72
18
18
等級4
2017-09-24 1376 瀏覽
認識了幾位南亞裔人,令我想學習如何品嚐印度菜。另一原因是印度菜系,在古代是亞洲第二大菜系,對緬,泰,越,馬,星,印尼,日本菜式等影響甚大。欲識品評其他亞洲菜,追源溯始,先要了解神秘的印度菜。「香港咖哩之父」謝先生在1990年在東大街開設此店,烹調適合香港人的印度菜,此店應是我入門之選。他兩次選址都是在食客「掃街」獵食旺地。格局樸實無華,分兩層,面積不大。先試平民化午市套餐,其次試晚市套餐和重點推介餸菜,最後翻查書籍。原來我對印度飲食文化,是如此陌生。香港印度菜有四大特色:👋 1 豪邁的游牧民族風格👋約4500年前,雅利安族其中一分支,佔領印度河地區,印度文明正式開始。雅利安族是游牧民族,其後入侵的馬其頓人,阿拉伯人…亦是。據悉,此批印度人遷居農業發達的恆河後,重視牲畜,特別是牛,加以保護,故印度飲食文化,喜食羊肉,飲乳酪,用手取食物。🍵(1)少湯水🍵亦因此印度的飲食文化,不重視飲湯水(另一原因是天氣太熱)。此店餐牌只有3種湯而已,反映此特色。午,晚市套餐配合香港文化,有西湯。粟米湯十分清甜,顏色鮮豔。晚餐有南瓜湯,顏色與粟米湯相同,加更多胡椒,甜美之中多添上幾分辛辣,味道不錯。其實,應
更多
認識了幾位南亞裔人,令我想學習如何品嚐印度菜。
另一原因是印度菜系,在古代是亞洲第二大菜系,對緬,泰,越,馬,星,印尼,日本菜式等影響甚大。欲識品評其他亞洲菜,追源溯始,先要了解神秘的印度菜。

52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香港咖哩之父」謝先生在1990年在東大街開設此店,烹調適合香港人的印度菜,此店應是我入門之選。他兩次選址都是在食客「掃街」獵食旺地。
格局樸實無華,分兩層,面積不大。
先試平民化午市套餐,其次試晚市套餐和重點推介餸菜,最後翻查書籍。原來我對印度飲食文化,是如此陌生。
香港印度菜有四大特色:

👋 1 豪邁的游牧民族風格👋
約4500年前,雅利安族其中一分支,佔領印度河地區,印度文明正式開始。雅利安族是游牧民族,其後入侵的馬其頓人,阿拉伯人…亦是。據悉,此批印度人遷居農業發達的恆河後,重視牲畜,特別是牛,加以保護,故印度飲食文化,喜食羊肉,飲乳酪,用手取食物。

🍵(1)少湯水🍵
亦因此印度的飲食文化,不重視飲湯水(另一原因是天氣太熱)。此店餐牌只有3種湯而已,反映此特色。
午,晚市套餐配合香港文化,有西湯。

日,晚餐的香料湯
41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粟米湯十分清甜,顏色鮮豔。晚餐有南瓜湯,顏色與粟米湯相同,加更多胡椒,甜美之中多添上幾分辛辣,味道不錯。其實,應只是用蔬果煮沸,加上香料。這算是印度菜特色。

🥛(2)飲乳酪Dahi🥛
點選的印度乳酪飲品名為lassi。是芒果汁與乳酪混合,最為解渴,可解辛辣;甜中帶酸味道,似我們喝慣的乳酸菌飲料,亦似鮮榨芒果汁,易被香港人接受,可以推薦。

lassi
33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3)手抓餅🖐
最多人食的食品不是咖哩角,而是烤餅。估計它淵源自數千年前波斯的饢餅。波斯人把麥製成麵團,發酵後貼在饢坑烤焗。由於水份少,易帶,適合游牧民族。此美食有2000歲!
印度烤餅主要分為3種,沒有統一譯名,香港人最愛的印度麵包/拉餅是naan,便是在上述提及在饢坑烤製。午餐附送的較凍,晚餐的份量多一倍,較熱。其實單點的最好,熱烘烘的,感覺會較佳。宜每次只叫一份,以保持熱度。
建議指明選香葱味,更加香脆。餅呈三角形,厚身,酥香軟糯,絕不油膩。對比之下,西式薄餅pizza較「熱氣」,亦較肥膩。用手(右手)蘸點咖喱汁來吃,是為印度菜雙絕。


naan
38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第二種是roti,用爐煎烤的麥餅,呈圓形。第三種paratha 是酥油餅。

naan(左)panned kulcha(右)
28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還有,建議點選有芝士餡料的naan,即是panned kulcha,很迎合香港人愛芝士的口味。所以kulcha是我推薦的另一類烤餅,不蘸咖哩汁亦很好食。

胡椒餅
22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其他雜類很多,晚市的welcome snack是胡椒餅,極為香脆,可蘸綠色醬汁食,可見烤餅其實主要有5大類。
印度人在家中進食,多數仍保留手抓的習慣。很多人會把咖喱汁塗在naan上進食,與香港人

套餐亦可選印度高山米飯(Basmati),因雨水少,入口感覺有很大不同。當然你可能不習慣。客1人多數點炒飯。

🔥(4)鐵板餐🔥
印度菜重視鐵板,此店餐牌列舉鐵板菜達7款。
點選了烤豬仔髀。如西餐廳般,用鐵板上檯,吱吱喳喳,香氣撲鼻。有4隻豬仔髀,烤得恰好,保留肉汁,焦香澎湃,醬汁入味,惹味非常,墊底洋蔥吸了味,十分可口。反映了洋蔥是印度人使用率最高的香料。所以中印之間的帕米爾高原,古代稱為葱嶺。

烤豬仔髀
$92
25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鐵板菜英文稱為tandoori,tandoori是指類近饢坑的窰,煮法不是西式煎炸,是用印度式火爐烤焗。可見鐵板飲食文化,亦與游牧民族豪邁風格有關,據有研究,指是受蒙古人行軍,用兵器就地取材烤食影響。
食完你會感受到印度菜和新疆菜同出一源(如喜食烤羊,用孜然粉)。

細看整個餐牌,我上載了各頁內容,印度菜的食材簡單,精湛的是調味,這亦是豪邁的游牧民族風格。

🌱2香料紛陳🌱
🍃(1)香料,藥材,香葉並用🍃
真正印度本土飲食文化特色,是盛產,善用香料。黃薑粉,辣椒,丁香,肉桂,茴香,肉豆蔻,洋蔥…在古代都是名貴之物,西人用於防腐,中國人多用於藥用。哥倫布,鄭和出海,都是為了它們。中印之間的航線,稱為「香藥之路」。

印度教徒不食牛,回教徒不食豬,真正印度菜主要吃羊。香料(masala)燴羊膝是具代表性的印度菜。

香料燴羊膝
$118
25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在印度菜館,應點選餐牌有masala馬薩拉的食品,意指運用綜合香料。
此道菜式的醬汁稠密,很多洋蔥,椒粒,蓋住了羊膝。呈橙黃色,是香料混入醬汁的效果。入口有嗆鼻感覺,感覺有點兒不自然,這便是香料汁和咖喱汁的分別。

羊肉鮮嫩滑溜而帶嚼勁。印度烹調多不會預先在肉下底味,而重視香料汁液,故羊羶味豐盈,應是新西蘭出口,但未必人人可接受。
故有云:印度菜重視香料的組合和烹煮次序,而不深究切炒手藝。

👳(2)擅長咖哩👳
香料之中,咖哩(curry)為最著名。咖哩應由印度人最早烹製,印度式咖哩當然重視多樣香料配合。

咖哩羊仔腩
$118
33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晚餐之咖哩羊仔腩的色香味,均與香港人常見的咖哩不同。馬來菜亦有咖哩羊腩,後者不論紅,綠,黃色,均有椰汁。
印度咖哩的顏色呈深棕色,與東南亞的黃紅綠明顯不同,並且較稠濃。香方面,帶有嗆喉感覺。味方面,則有較多元香料衝擊味蕾。因我點選小辣(不向店員指明,厨房一律供應小辣),分野不算太大。羊仔腩是澳洲出口,質素佳,全是近骨的嫩滑部位。

濃咖哩炒青口
$92
38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再刻意點選濃咖哩炒青口,領會乾炒咖哩的感覺, 餐牌中文有「濃」字和英文masala字眼,即同樣有很多綜合香料。入口感覺嗆喉,但其實不太辛辣。食海鮮卻沒有濕潤感覺,始終不習慣。
其實印度咖哩少用海鮮,南部除外。所謂北印重香,重麥,南印重辣,重米,此店應是北印度風格。


🐑(3)喜羊羊🐑
因回教徒不吃豬,印度教徒不吃牛,佛教等教徒不吃肉,印度菜多吃羊,其次是雞。此店較本土化,多豬牛類。午,晚餐均會有素食供應此方面則反映現實。

3本土化

澳門葡人創出澳葡菜系,英國把印度人和印度咖哩帶來香港,香港亦應有「港印菜」,此店可為代表。

(1)
此店把印度菜本土化,多用白咖哩(korma)
。這種咖哩是日本人發明,發源在北海道,以壓力抑制薑黃成份,並加入奶油醬。此種咖哩當然無辛辣感覺,並帶有絲絲甜意。此種日式咖哩,本文不作討論。

蕃茄咖哩牛尾
$52
43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2)
另一個本土化方向,是發明蕃茄咖哩。
我選的午餐是蕃茄咖哩牛尾(makhani),用適量蕃茄中和咖哩的辛辣。牛尾有一大一小,味偏淡。第一次食咖哩加上蕃茄,有創意,亦適合夏天。面上加有椰奶,是南印度做法,中和後,味道偏淡,不適宜送飯,感覺清新。

👱4受英國影響👱
☕(1)拉茶☕
隨餐附送的咖啡十分差勁,是開粉沖水式。香港人是重視餐後飲品,應供應印度拉茶(Masala chai)。他們把香料加入英國奶茶。先煲沸水,依次加紅茶,薑,奶,馬薩拉香料。

咖啡
28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2)西餐形式🍽
印度曾是英國殖民地,宜憑英文詞語點菜。
現在印度人普遍用刀义吃飯。

總括而言,以我香港仔的味覺,naan令人最有追加添食的衝動,curry只是陪襯,印度的小食類papad是比正餐吸引;香料masala最有印度菜風味;乳酪mango lassi 最解渴,是印度版的許留山A1飲品;蕃茄咖哩makhani是有誠意的本土化食品,可發揚光大,鐵板tandoori最香口。
抗拒印度菜的人,只宜食鐵板tandoori和naan。
甜品不宜選,故餐牌只有3款。
尖沙咀多印度人煮的印度菜,中西區多優雅印度餐廳,特別是自助餐,可挑選合自己口味的。要本土化,平民化的印度菜,則可選此店。
(以上食評乃用戶個人意見 , 並不代表OpenRice之觀點。)
張貼
評分
味道
環境
服務
衛生
抵食
用餐途徑
堂食
推介美食
lassi
naan
naan(左)panned kulcha(右)
烤豬仔髀
$ 92
咖哩羊仔腩
$ 118
  • 印度麵包/拉餅na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