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21-04-08
842 瀏覽
出來工作後大家都各有忙碌, 難得有機會約出來聚會, 當然會想去有質素的餐廳聊天。早前已經有聽過這家餐廳經常滿座, 也不能提早預留座位。 幸好朋友不介意提早用膳, 不用等太久順序入座。餐廳主打全人手製作的意粉, 在香港因為文化不同, "意粉"一字好多時只會聯想到長條圓筒形的。而"Pasta”其實是那意粉麵團而搓成的"類別", 每種不同形狀大小的意粉也會在相應的烹煮方式而發揮出最好的味道。因為工序繁複而且利潤不高, 在香港的西式餐館不太常見。在Pici內的劃位尚算充足, 在我們的位置下也可看到廚房內部的情況, 唯一位置不算寬敞。餐牌的選項很清楚, 店員也會很熱心的介紹餐廳的特色與及食物推介, 落單過程中也不會帶我最討厭的的upsale推銷手段, 非常欣賞。除了單點食品外, 餐廳還有提供自選套餐的選擇。以我們兩人而言, 每人$290可以在單點餐牌上分別任意選: Starter 兩款、Main course三款和甜品兩款, 是個非常好的選項。我們先點了Vitello Tonnato和Beef Carpaccio; Vitello Tonnato是以吞拿魚肉磨成泥狀後放上牛肉片上, 上檯時的賣相
餐廳主打全人手製作的意粉, 在香港因為文化不同, "意粉"一字好多時只會聯想到長條圓筒形的。而"Pasta”其實是那意粉麵團而搓成的"類別", 每種不同形狀大小的意粉也會在相應的烹煮方式而發揮出最好的味道。因為工序繁複而且利潤不高, 在香港的西式餐館不太常見。
在Pici內的劃位尚算充足, 在我們的位置下也可看到廚房內部的情況, 唯一位置不算寬敞。餐牌的選項很清楚, 店員也會很熱心的介紹餐廳的特色與及食物推介, 落單過程中也不會帶我最討厭的的upsale推銷手段, 非常欣賞。除了單點食品外, 餐廳還有提供自選套餐的選擇。以我們兩人而言, 每人$290可以在單點餐牌上分別任意選: Starter 兩款、Main course三款和甜品兩款, 是個非常好的選項。
我們先點了Vitello Tonnato和Beef Carpaccio;
Vitello Tonnato是以吞拿魚肉磨成泥狀後放上牛肉片上, 上檯時的賣相確實不討好, 第一印象看似是一堆醬鋪平在碟上的樣子... 更沒想到這是其中一款店員推介的菜式。但原來在底放了薄切牛肉片, 與吞拿醬夾起來吃魚蓉的鮮味和牛肉片的口感卻意外地好吃!
Beef Carpaccio的原先做法是生牛肉片, 然而成品卻變成了火炙牛肉片。賣相有點似自助餐那種原條燒牛柳切薄片的樣子, 中間仍然保留著生肉的。以火箭菜、巴馬臣芝士片和以巴馬臣芝士調配的醬汁。相比一貫全生的薄牛片造法, 被燒過的牛失去了本來有的生肉牛騒味, 雖然我還是偏好傳統的全生肉牛造法, 但也理解是為了迎合香港地方而改變。
主食分別點了Lorighittas, Ravioli和Tagliolini. 由於餐牌不時會有更改, 而且官網也未能準確地找到當天的餐牌, 以上名字均為意粉的種類, 配類煮法也可能有所不同。
Lorighittas在官方的繹名叫作戒指麵, 其外觀是一款扭紋形成的意粉, 屬於粗身的短意粉, 口感比較硬, 配上什海鮮與及蕃茄醬非常好吃。海鮮都是貝殼類的, 從鮮味的強度可知不會是冰鮮的貨色。
Ravioli是每家有提供手工製意粉必點的選擇, 從雲吞所包的材料比例, 口感和汁醬的配合可反映出廚師的功架。雲吞內包有軟身的芝士, 味道淡不會搶去整碟的味道。同樣都是以蕃茄作汁醬, 最意外的是炸脆的茹片, 每片如薯片的香脆, 調味也恰當好處。整體也是喜歡的。
Tagliolini是一款幼身的扁意粉, 這次是配合牛油、芝士和松露煮成的做法。上枱時松露香氣四溢, 意粉上還有很多松露片作點綴, 觀感很滿足。由於廚師在煮好意粉後, 會再加以牛油去增強松露的氣味, 所以吃起來時會略為油膩。在三款的主食中, 朋友最喜歡這道充滿松露香味的Tagliolini。
經過一輪充滿驚喜的前菜主食, 甜品的簡約卻令我帶點失望。並不是餐牌上只有兩款選擇, 卻是成品的心思。我們各選了Tiramisu和Panna Cotta, 皆為普遍的甜品選擇。上枱時甜品僅僅只是用大水杯的瓶盛著, 除了份量夠大之外沒太大特色, 與精彩的前菜主食有很大的反差。
總括而言, 兩位$580的套餐而沒有加一的情況下是絕對物有所值, 各種手工意粉都各有特色, 不論食物質素或是服務也相當好。縱使甜品略有遜色, 但整體而言也是非常好的用餐體驗。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