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09-01-05
21 浏览
對於十月一號,除了感謝多了一天的假期外,便沒有甚麼感覺。下班後跟女友四處閒逛,到了差不多晚膳時間便致電給友人,最後一共有幾位"沒飯開"的朋友出席是晚的潮州飯局。潮州食物精彩之處,除了人所共知的打冷食品外,其無出其右的食物醬汁,也都是精心泡製,跟食物味道非常配合。本來打算到同街的那人氣打冷用膳,不過是晚等候的人數實在太多了,我們只好轉來這裡"落腳"。 這裡的格局以平民為主,普通的可摺檯櫈和開放式的玻璃廚房,加上可一目了然的各種冷盛,感覺來得親切。點好了想要的小菜和打冷食物,各人忍不住對這個假期背後的"意義",各自提出了意見。這個"有趣"的話題,真是百說不厭的。近來天氣開始轉涼一點,也該要個能暖胃的"湯水"了。<<胡椒味菜豬肚湯>>味帶辛辣而有味菜的清甜及那一點點的鹹味,豬肚有咬口而不難嘴嚼,火喉十足。這個湯,可以更好但也合格了。被老師傅"教訓"之,屬於"年輕人"的自己當然選<<滷水鵝肉>>而不是鵝片。 鵝肉滷得入味而滷水香甜,肉質嫩而尚算滑口,合格了。這裡的<<煎蠔餅>>,用得是鴨蛋。當蠔餅奉
本來打算到同街的那人氣打冷用膳,不過是晚等候的人數實在太多了,我們只好轉來這裡"落腳"。 這裡的格局以平民為主,普通的可摺檯櫈和開放式的玻璃廚房,加上可一目了然的各種冷盛,感覺來得親切。
點好了想要的小菜和打冷食物,各人忍不住對這個假期背後的"意義",各自提出了意見。這個"有趣"的話題,真是百說不厭的。
近來天氣開始轉涼一點,也該要個能暖胃的"湯水"了。<<胡椒味菜豬肚湯>>味帶辛辣而有味菜的清甜及那一點點的鹹味,豬肚有咬口而不難嘴嚼,火喉十足。這個湯,可以更好但也合格了。
被老師傅"教訓"之,屬於"年輕人"的自己當然選<<滷水鵝肉>>而不是鵝片。 鵝肉滷得入味而滷水香甜,肉質嫩而尚算滑口,合格了。
這裡的<<煎蠔餅>>,用得是鴨蛋。當蠔餅奉上時已聞到其獨有的香氣,令人食慾大震。蠔仔鮮而多汁,餅身脆而香口,中央部份帶點厚而香濃的鴨蛋味道,跟軟糯陳勤記的出品,又是另一番風味。
很少吃的<<糯米釀大腸>>,先用微波爐烤熱,再下油鑊炸至金黃。糯米不失水份,軟腍有咬口的口感,點那帶甜的醬油,多吃一點也不怕,只因它很美味。
跟創發相比,這裡的<<水瓜烙>>也絕不失禮。香脆外層,軟糯的內部。水瓜清甜而蝦仁鮮味十足,碟上沒有多餘油份,入口香而不甚油膩。足料而有水準的水瓜烙,就是如此簡單。
<<潮州炸雙棗>>依足傳統形狀,方形蟹棗鮮味比蝦棗強,反之蝦棗的甜味比蟹棗強。兩者都有加入肥肉和馬蹄,是很正宗的造法。比上次在上環潮州巷吃到的,更加美味。
友人"指定動作"<<炒魚麵>>,麵身爽甜滑溜,頗有鑊氣,一起炒的中蝦肉甜爽口,份量若能再多一點那就完美了。
最後我們以甜點<<反沙芋>>作為結尾,外層沾滿了糖,咬下去甜而不過份。內部芋頭香而粉口,不知不覺差不多一口氣吃了三件。
想不到這家餐廳的出品有如此水準,不能說它及得上樂口福、澄海又或者創發,但是卻又真的不賴啊。加上以數十元的價錢便可嚐到這數道小菜甜點,物超所值呢。以後來龍城選潮菜,又多了一個選擇。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