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10
6
等级4
服務街坊達廿五年的山林道麥當勞於 2012 年 10 月因不敵租金加幅而結業, 成為集體回憶, 想不到事隔年多, 其替身趕及於 2013 年底開業, 於舊址相隔數個店舖位置, 即彌敦道 184 號 The Wave 重現。新店比舊店的面積小得多, 雖然佔地達三層之多 (由地下至二樓), 但每層面積都彷如「蝸居」般, 感覺非常狹窄。某幾天也於這裡一帶工作, 因此先後兩次到訪, 卻同樣換得一肚氣離場, 全因那個極不親民兼混亂的送餐系統。跟大部份「麥記」分店不同, 這裡的店餐形式有點像其他港式快餐店, 收銀處和取餐區均是獨立的, 並且各自中央處理, 顧客須到收銀處點餐, 然後拿著收據, 憑螢幕顯示的號碼取餐; 最特別的, 是廚房設於不同層數, 須靠不斷快速循環移動的升降機來自動送餐, 顧客看一會兒已經感到暈眩, 真不敢想像工作人員會怎樣?首天光顧, 是店子開業的第二天, 收銀處沒有太多人, 取餐處卻堆積大量人群, 人群中出現不少抱怨聲音, 反映兩個地方於運作上的不協調; 以單據號碼排隊, 前面尚有三十多個號碼, 及後等了超過十五分鐘, 追單也追了數次, 換來全是「整緊」的公式答覆, 連往後的
更多
服務街坊達廿五年的山林道麥當勞於 2012 年 10 月因不敵租金加幅而結業, 成為集體回憶, 想不到事隔年多, 其替身趕及於 2013 年底開業, 於舊址相隔數個店舖位置, 即彌敦道 184 號 The Wave 重現。
43 浏览
1 赞好
0 留言
新店比舊店的面積小得多, 雖然佔地達三層之多 (由地下至二樓), 但每層面積都彷如「蝸居」般, 感覺非常狹窄。

某幾天也於這裡一帶工作, 因此先後兩次到訪, 卻同樣換得一肚氣離場, 全因那個極不親民兼混亂的送餐系統。

跟大部份「麥記」分店不同, 這裡的店餐形式有點像其他港式快餐店, 收銀處和取餐區均是獨立的, 並且各自中央處理, 顧客須到收銀處點餐, 然後拿著收據, 憑螢幕顯示的號碼取餐; 最特別的, 是廚房設於不同層數, 須靠不斷快速循環移動的升降機來自動送餐, 顧客看一會兒已經感到暈眩, 真不敢想像工作人員會怎樣?

首天光顧, 是店子開業的第二天, 收銀處沒有太多人, 取餐處卻堆積大量人群, 人群中出現不少抱怨聲音, 反映兩個地方於運作上的不協調; 以單據號碼排隊, 前面尚有三十多個號碼, 及後等了超過十五分鐘, 追單也追了數次, 換來全是「整緊」的公式答覆, 連往後的十多個號碼都取餐了, 最後換來的卻是幾乎整個表面都燒焦了的豬柳蛋漢堡。

事隔兩星期, 打算多給一次機會, 來到店內, 取餐處前只有小貓數隻, 理應暢順得多, 誰不知同樣等候了十多分鐘, 食物才到手, 期間發覺地下的職員也經常在等候樓上廚房的食物, 而且經常打開包裝查看食物內容, 除了衍生衛生問題外, 也進一步延誤了送餐時間。 
---

山林道麥當勞的重現, 是集體回憶的回歸, 但其送餐系統設計上, 看來還有不少進步空間, 不知店方能否對這個難度較高的硬件問題作出改善呢?
(以上食记乃用户个人意见 , 并不代表OpenRice之观点。)
张贴
评分
味道
环境
服务
卫生
抵食
等候时间
15 分钟 (堂食)
人均消费
$16 (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