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2-08-07
32 浏览
日本的一風堂落戶香港已約有年餘時間,到了坐擁了合共三間店舖的時侯,才作出光顧的決定,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方便」這兩個字,同時亦想等餐廳上了軌道之後,才能嚐出真正的水準出來,因個人的性格及際遇,總覺得追求美食,絕不是一件趕時髦的事,對於今時今日的我,要為一碗拉麵而花上大排長龍的功夫,相信應該不會出現了。因鄰近公司的關係,選擇的正是中環世紀廣場的第三店,位處於德己笠街一帶,據各方的查探得知,基於集團不俗的品質管理,即使三店水準確有些許差異,分別還是不大。首餐於閒日到達地址,偷偷地從布幔觀察入店內,確是其門如市,好不熱鬧;基於只得一個人的緣故,總算能夠快速地找到位子。被配坐在接近牆壁的吧檯之中,個人來說倒沒太大計較,除備有完整的調味醬盤及筷子之外,更設有玻璃櫥窗,能觀看一眾年青師傅的煮食功架。翻看了餐牌一頓,事前已知道,除了主打的拉麵項目之外,店內亦備有多款小吃,甚至丼類食譜,加上已申領酒牌的緣故,驟看下更似居酒屋多一點。當然一場來到,還是想吃一碗美味而地道的拉麵為大前題,據知其白丸拉麵素有口碑,只是也略嫌單調了一點,恰好餐牌內一碗名為赤丸新味的拉麵,還是吸引了自己的注目........
首要之事還是要嚐過頭啖的湯頭,除略帶燙口之外,也真是鮮甜味美,此外質感亦呈現滑身,事後也沒有不良的燥感反應,看來確實是用上大量豚骨,再經長時間下熬出來的成果。雖然內裡的油份仍是不輕,所謂「食得鹹魚抵得喝」,也不致影響了食興。當中混合了兩種的調味,包括香濃的醬油及帶上辣味的味噌,這若即若離的狀態,令到這碗湯底上,多了一種複雜的層次。
故事還有下文:
總括兩次的用餐經驗,個人的印象還是不俗(個別小吃還是有待改進),尤其是拉麵的項目,雖然說不上是全港最好,相信水準還是來得甚高,重要的還是付出的「成本」不重,有時追求美食,往往背負了那些「全港最好」的擔枷,事前生出不必要的期望,結果換來貨不對辦、名不乎實的怨念,稍為降低要求,隨心而來,反能得到一些意外的喜悅,反正美食這準則,從來只需向自己作出負責。
據知金鐘的第四分店已是準備得如火如荼,是成是敗,一切也是拭目以待。
陵之微調:B
首餐品嚐於二零一二年七月廿六日晚上
次餐品嚐於二零一二年八月○三日晚上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