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朋友生日,一大班人來聚餐,吃的是大盤大碟的順德菜,大大盤的河鮮,大大碟的菜,好耐冇食得如此痛快滿足。

一來是爆料的燉湯,雞肉豬肉螺肉混搭而成的湯底是濃香而清澈,味道層次分明。而藥材除了有養生之效,亦可以甘味作引,帶出甜味的功能。精彩!

再來是煎釀孖寶(又名二叔公lol),青椒煎得十分脆嫩,魚肉彈牙鬆軟, 蓮藕脆口得來內裡軟糯,雙重口感,有功架。


再來是「蒸污糟雞」,聽個名我以為是一道很raw很粗豪的菜式,但原來是麵醬蒸雞柳,味道純樸好送飯, 喜出望外。
到了「煎焗魚嘴」真是大滿足,大大一塊「骨膠原」,外脆內嫩,完全無腥味泥味,上等鮮活貨色。


重有,食極未完! 咕嚕肉最緊要夠酸夠甜夠脆、肥肉夠多, 食落唔韌唔起渣,這裡都做到了。梅菜蒸菜心幾過癮, 用一種菜去帶出另一種菜的甜。

最後全晚高潮,蒸「山坑鲩魚」。用盤上,蒸三成熟再堂上用魚湯邊滾邊加生菜食。小弟孤陋寡聞, 從未食過咁滑的魚, 這條魚滾了大約半個鐘, 肉質依然嫩滑, 簡直去到神蹟的地步!所以話,大自然創造本身就獨一無二, 簡簡單單原原本本呈現食材的味道已是最好, 何須如「分子料理」般把食材解構再解構,來糟蹋天造之物呢?傳統還是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