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4-05-22
45 浏览
Openrice針對試吃食評的一系列措施,已實行了一段日子,至於成效影響如何,還是需要時間審視觀看,其實個人對於試食活動,既不會過於熱衷,但在條件合適之下,也不會加以抗拒,總之還是以被動為上,就以上兩週為例,就由熱心的食友安排下,參與了一躺試食之旅。來到太古的康怡廣場,走過九曲十三彎的商場後,終於在一樓之處,找到了這間羅麥記,由於遲到關係,也要勞煩食友於門口親自迎接,說起來也有點不好意思。說到這間食肆,走的是懷舊冰室風格,亦知道總店設於屯門,期間也知與上海婆婆屬於同一集團,在仿古的大環境下,內裡也擺放了相關的陳設,例如是一些六、七十年代的日用品,如暖水壼及收音機等。稍為安頓之後,只見桌上已坐滿了一眾人仕,除了店方兩位代表之外,差不多都是相識的食友們........在略為聊天之後,期間也看過內裡的餐牌,只見於設計方面,活像一本中小學的習作簿般,當然所載著的內容,還是各式的食品名稱及照片,其中就有一個十大必食,若以當晚來說,亦已經吃了大半,再加上一些餘項推薦,倒是不失全面。以懷舊古風為題的食肆,過往亦已試過不少,有些純屬賣弄噱頭,亦有些於食物上追求傳統,以六、七十年代來說,香港的經濟亦已起
稍為安頓之後,只見桌上已坐滿了一眾人仕,除了店方兩位代表之外,差不多都是相識的食友們........在略為聊天之後,期間也看過內裡的餐牌,只見於設計方面,活像一本中小學的習作簿般,當然所載著的內容,還是各式的食品名稱及照片,其中就有一個十大必食,若以當晚來說,亦已經吃了大半,再加上一些餘項推薦,倒是不失全面。
首先呈上的有羅麥汁雞翼,說穿了即是大家熟悉的「瑞士汁」變奏,不外是由老抽、冰糖、與及各式香料調教而成的滷汁,再用上肥大的雞翼醃上,由於浸製的時間足夠,在滷至漆黑之下,出來的雞翼固然皮滑肉嫩,當中既有濃郁的醬油之香,亦不乏帶甜的食味,嚐起上來真心不俗,以四十八元五隻來說,可比城中老店太平館平了一截,味道還是相差無幾。
當晚最為引頸以待的,應是這道金磚焗豬扒飯,蓋因早輪從其他食友的誌評中看過,簡而言之,就是將大半磚方包控空之後,再用來載上豬扒飯加以烘焗,如單看賣相層面,確實是甚為吸引。卻是當鋸開之後,外層的麵包倒比想像中淋身,與想像中的外脆鬆化,落差可為不少,至於焗豬扒飯方面,也未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倒算出來的豬柳,還是偏向腍滑。
論到這些金磚焗飯,確是強差人意,倒是隨後的羅麥汁蔥油撈丁,又挽回了一點分數。撇除今餐太多「如有類同」的出品印象,總算廚房還是處理不俗。爽口的乾撈一丁,在加入了羅麥汁之後,本身已是美味之作,再撈上少許蔥薑蓉後,吃起來可更添惹味;相對那塊煎雞扒/豬扒,雖然是弄得不俗,與麵身相比之下,還是蓋過了些許光芒,算是多了一點肉類的配襯吧!
期間來多一杯熱奶茶,也不知用上甚麼茶葉混合沖製,出來的茶味倒是不錯,起碼多了一點「回甘」的感覺,就花奶的份量較少,沖撞得未夠香滑........總結整餐的食物,雖然未算盡善盡美,始終還是有點特色,配合懷舊的氣氛環境、與及不算昂貴的開銷預算,總算於太古區這飲食沙漠中,添上一點獨有的色彩,倒是不妨一試,當然還是要「選長捨短」。
想到現今飲食業可不易經營,除了要保持自家的質素之外,也需要注重推廣層面。個人認為,如果不是單純做勢的話,作為口碑宣傳,還是無可厚非;而網站所推行的措施,亦杜絕了一定數量的「馬評」,起碼已沒有攪亂到「評分榜」,但就於隱藏試食評這個設定上,倒不妨放寛一下,試試開出綠燈。
就以今次來說,兩位負責人也沒有一味讚好,期間亦接受到若干食物的失憾,亦肯聆聽需要改善的地方,單論這點來說,還是值得嘉許的........臨走前遇上了黑雨,難得食友還是親自送到港鐵站口,在感受到些許人間暖意之餘,還是印證了「出外靠朋友」這句老話。
陵觀印象:有優有劣
評分(以10分為滿分):味道 7 環境 7.5 服務 7.5 衛生 8
用餐於二零一四年五月八日晚上
题外话/补充资料:
除了太古店外,據知屯門總店的選擇,也比這太古店多上一些。
(以上食记乃用户个人意见 , 并不代表OpenRice之观点。)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