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2-05-29
298 浏览
香港的食品選擇實在不少,有時難免會顧此失彼,近日食癮興起,欲品嚐一碗地道的潮式牛腩粉麵,論到居住中的沙田隆亨邨,附近亦有兩間相關的店舖,可惜水準上也是未如人意,幸好區內仍有不少同類型的食肆,最後決定移船就磡,花多一點徒步功夫,去了隔鄰新翠邨的好翠粉麵一躺。其實此粉麵店也是經營多時,由廿餘年前的讀書時代開始,已存在於屋邨的冬菇亭內,早些年份領匯亦進行過翻新工程,最大的差別是由半開放式的環境,改成室內般的設置,並加裝了空調系統,宏觀一點地看,算是為這間名聲不佳的管理公司,添上一項「德政」吧!於下午茶時份來到這裡,看格局仍是傳統的粉麵店模式,牆上掛著一眾食品的名稱及價錢,可算一目了然。桌上則備有原筒的筷子及各式醬料,期間摸上了桌面一下,亦略帶一點黏性,但依照老饕的思路邏輯,還是要有點「不整潔」的感覺,才算喚為正常。目標明確之下,就來一碗腩什雙拼河粉,想現今百物騰貴,可要近廿七、八元一碗,但看面上各式配料,牛腩及各式內臟等一應俱全,並用上湯匙隔開蔥花及炸蒜,賣相上算是對題。先呷了一口湯底,傳統的潮式調味湯汁,多數會用上柱侯、麵醬、磨豉及五香粉等食材,這裡的成份雖然不詳,只知味道於香濃之餘,亦不
目標明確之下,就來一碗腩什雙拼河粉,想現今百物騰貴,可要近廿七、八元一碗,但看面上各式配料,牛腩及各式內臟等一應俱全,並用上湯匙隔開蔥花及炸蒜,賣相上算是對題。先呷了一口湯底,傳統的潮式調味湯汁,多數會用上柱侯、麵醬、磨豉及五香粉等食材,這裡的成份雖然不詳,只知味道於香濃之餘,亦不會過淡及死鹹,還是來得不俗。
論到配料方面,雖然只得四件切腩,勝在肥瘦均衡,絕不是乾瘦如柴的貨色。論到火侯的層面,肉質未致於軟熟,大體而言還是呈現鬆化,略帶一點嚼感下,可更符合大眾的口味標準,加上不太覺黏牙之感,配合爽口的膜筋部位,整體下還是弄出應有的水準。
後記:
多年前曾光顧灣仔一間有名的粉麵店,其中老闆說到每年怎忙也好,也會抽空舉家到日本滑雪一躺,剩聽已是來得夢寐以求。如問到為何只守著一間店舖,經濟上卻來得這麼充裕,原因不外那幾個:旺區的店舖總佔有地利,如做出一定的水準,再引得知名食家為其撰文,相信已近乎是一盤穩賺的生意。
至於這間家庭式的粉麵店,如不熟區內的地理環境,可能連新翠邨在哪裡也未必清楚,更難以想像出現飲食撰評人的推介。平心而論,這裡的出品還未算出色,勝在來得有辦有眼,功夫穩打穩紮,水準不比「名店」遜色多少;這四十餘元的一餐,其中不少毛利,仍要納給管理公司外,剩下的蠅頭小利,相信仍足夠養活一家人,還望能為附近一帶居民,提供一個輕食及宵夜上的選擇。
陵之微調:B-
用餐於二零一二年五月廿六日下午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