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172
53
等级3
30
3
2008-05-03 28 浏览
日期:二零零八年五月三日時間:下午二時地點:西門町台灣麵食人物:我、他食物:紅燒牛肉麵、豆腐鹵肉飯、雞絲拉皮、涼拌茄子、腐皮蚵仔卷、珍珠奶茶、凍檸茶這兩個月吃了不同的牛肉麵,發現香港果然是個多元文化的地方,同是打著台灣牛肉麵的旗號,卻如此不同的味道和風格。西門町的台灣牛肉麵與「毓民」、「大婆」的牛肉麵截然不同。台灣牛肉麵的主角從來應該是湯而不是麵,但反正不可能在香港嘗一碗正宗的台灣牛肉麵,那就姑且把這個對湯底的執著和妄想暫擱一旁,並催眠自己吃的只是牛肉麵,與台灣毫不相干。西門町的牛肉麵雖稱不上好吃,甚至未能與「毓民」的比個高下,但值得留意的是該店的麵有點點蘭州拉麵的風味,這都是「毓民」和「大婆」獨缺的。正宗的蘭州拉麵會用上一種名為「蓬灰」的鹼性物質,目的是提高麵的筋性和延伸性,從前會用於擀麵和蒸饅頭上,現在就只有拉麵仍堅守著對「蓬灰」的忠誠。而隨著時代的進步,不少拉麵師傅亦已放棄這種用枯草燒成的「蓬灰」,反而換上了「拉麵劑」或「即溶蓬灰」等來軟化麵筋,因此,不少蘭州的拉麵店都會打著「正宗蓬灰拉麵」的旗號,以示地道並希望獲得食客的青睞。「蓬灰」除了可令麵條的筋性提高,更可令拉麵帶著獨特的
更多
日期:二零零八年五月三日
時間:下午二時
地點:西門町台灣麵食
人物:我、他
食物:紅燒牛肉麵、豆腐鹵肉飯、雞絲拉皮、涼拌茄子、腐皮蚵仔卷、珍珠奶茶、凍檸茶

這兩個月吃了不同的牛肉麵,發現香港果然是個多元文化的地方,同是打著台灣牛肉麵的旗號,卻如此不同的味道和風格。西門町的台灣牛肉麵與「毓民」、「大婆」的牛肉麵截然不同。台灣牛肉麵的主角從來應該是湯而不是麵,但反正不可能在香港嘗一碗正宗的台灣牛肉麵,那就姑且把這個對湯底的執著和妄想暫擱一旁,並催眠自己吃的只是牛肉麵,與台灣毫不相干。西門町的牛肉麵雖稱不上好吃,甚至未能與「毓民」的比個高下,但值得留意的是該店的麵有點點蘭州拉麵的風味,這都是「毓民」和「大婆」獨缺的。

正宗的蘭州拉麵會用上一種名為「蓬灰」的鹼性物質,目的是提高麵的筋性和延伸性,從前會用於擀麵和蒸饅頭上,現在就只有拉麵仍堅守著對「蓬灰」的忠誠。而隨著時代的進步,不少拉麵師傅亦已放棄這種用枯草燒成的「蓬灰」,反而換上了「拉麵劑」或「即溶蓬灰」等來軟化麵筋,因此,不少蘭州的拉麵店都會打著「正宗蓬灰拉麵」的旗號,以示地道並希望獲得食客的青睞。「蓬灰」除了可令麵條的筋性提高,更可令拉麵帶著獨特的味道,這種味道並不是人人喜歡,但也未至抗拒的程度。說回西門町的紅燒牛肉麵,紅燒牛肉麵在台灣一般是指加了辣子油的牛肉麵,而西門町的牛肉麵可能為了配合廣東口味的原故,辣子油欠奉,自然不會有台灣所謂紅燒的感覺。而煮過湯的牛肉則再以肉汁煨之才鋪在麵上,除了足見老闆的心思外,牛肉味亦會因此而較濃,並且沒有了「毓民」的住家風味或為人垢病的所謂凌亂問題,可惜的是煨後的牛肉顯得有點過咸,而湯底亦沒有台灣的濃郁,也不是蘭州的清甜。唯獨拉麵有著的獨特氣味,可能是「蓬灰」,但更可能是「拉麵劑」的味道,畢竟二十多元的牛肉麵,又怎可強求老闆用上戈壁灘所產之「蓬灰」呢!只是該獨特的「擬似蓬灰」味道的確可以一嘗,但是否人人喜歡實難以擔保。

豆腐鹵肉飯、雞絲拉皮和涼拌茄子都算是不錯的作品,在香港能有如此味道,實屬難得,喜歡吃鹵肉和拉皮的朋友的確可以一試,只是別抱著吃台灣「度小月」的心態去吃就行了。腐皮蚵仔卷算是有創意之作,可能是豬網油蝦卷的變奏版,可惜創意食物通常難敵傳統美食,要吃西門町的腐皮蚵仔卷倒不如多吃碟拉皮好了。
(以上食记乃用户个人意见 , 并不代表OpenRice之观点。)
张贴
评分
味道
环境
服务
卫生
抵食
人均消费
$50 (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