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19
5
等级4
663
3
2006-10-24 71 浏览
路經大埔舊墟順道過來熟食中心搵野食,今次純粹口痕,故幫襯有記買件鬆糕及紅豆砵仔糕。鬆糕不太甜及很有蛋香味,應放了一段時間但仍然乾身,鬆化,合格;紅豆砵仔糕都不太甜,很對口味,需不是最好味的但已經不錯,比起坊間的已經超幾班。(想知最美味的,往下面慢慢睇吧!街坊價錢,但因太隔涉,想多幫襯都幾困難。題外話: 江湖傳聞粉嶺聯和墟有個阿婆推車仔賣砵仔糕賣了很多年,不定時及不定期的罷檔及排長龍買砵仔糕的實況,見到的人機會不多,因通常一個半小時內阿婆的砵仔糕一定賣清,而冬天賣清的時間會更短。像我們的城市人打算一會阿婆的機會只可以用緣份兩字來形容。前段時間有機會到粉嶺聯和墟一行,正盤算有否機會一會阿婆的時候,竟然給我遇見;站住阿婆旁邊看了差不多半小時,江湖傳聞絕對冇錯,跟街坊東拉西扯中得悉,幫襯阿婆的顧客群因上述原因只能局限于街坊,但亦因好味的理由及聯和墟墟民的情意結而在粉嶺及北區有這美麗傳聞。人人稱呼為羅婆婆的今年已經81歲,跟她聊天時得悉她在聯和墟罷賣砵仔糕快五十年了,砵仔糕是在圍村家裡自已蒸制,材料是用舊身粘米自行用電動石磨加水磨成,加上只用東莞蔗糖及大粒靚紅豆,再用柴火灶頭猛火蒸制,固當中的味
更多
路經大埔舊墟順道過來熟食中心搵野食,今次純粹口痕,故幫襯有記買件鬆糕及紅豆砵仔糕。

鬆糕不太甜及很有蛋香味,應放了一段時間但仍然乾身,鬆化,合格;紅豆砵仔糕都不太甜,很對口味,需不是最好味的但已經不錯,比起坊間的已經超幾班。(想知最美味的,往下面慢慢睇吧!

街坊價錢,但因太隔涉,想多幫襯都幾困難。

題外話: 江湖傳聞粉嶺聯和墟有個阿婆推車仔賣砵仔糕賣了很多年,不定時及不定期的罷檔及排長龍買砵仔糕的實況,見到的人機會不多,因通常一個半小時內阿婆的砵仔糕一定賣清,而冬天賣清的時間會更短。像我們的城市人打算一會阿婆的機會只可以用緣份兩字來形容。前段時間有機會到粉嶺聯和墟一行,正盤算有否機會一會阿婆的時候,竟然給我遇見;站住阿婆旁邊看了差不多半小時,江湖傳聞絕對冇錯,跟街坊東拉西扯中得悉,幫襯阿婆的顧客群因上述原因只能局限于街坊,但亦因好味的理由及聯和墟墟民的情意結而在粉嶺及北區有這美麗傳聞。
人人稱呼為羅婆婆的今年已經81歲,跟她聊天時得悉她在聯和墟罷賣砵仔糕快五十年了,砵仔糕是在圍村家裡自已蒸制,材料是用舊身粘米自行用電動石磨加水磨成,加上只用東莞蔗糖及大粒靚紅豆,再用柴火灶頭猛火蒸制,固當中的味道跟坊間的生產線大量生產的不可相提並論。
自已在品嘗後發覺當中味道絕對是兒時所食到的砵仔糕一樣:米香濃鬱,石磨磨成的粘米跟現成的粘米粉絕對不同;蔗糖味道是可以用清甜來形容,甜度剛好;更因羅婆婆見我有禮貌更專誠挑了兩個大粒兼多豆的砵仔糕給我(更有排隊街坊因大細超問題而差點起哄);而因柴火猛烈蒸制,米糕本身亦很有彈性及有趙頭,正品!
在跟羅婆婆聊天及品嘗期間,她的兩個鐵水筒內約百多個的砵仔糕已經賣清,在賣清前看見兩個怪現象;有豆的是非常受歡迎,到後期向隅的街坊唯有買冇豆的以解寂寥,而餘下的數個能認購者則如獲至寶似的買走。而當中整個買賣過程中,是現今社會缺少的一種供求及交易的人情味的存在。有幸我亦能參與其中,重溫遺失很久的一種味道及體會。
77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以上食记乃用户个人意见 , 并不代表OpenRice之观点。)
张贴
评分
味道
环境
服务
卫生
抵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