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0-09-24
47 浏览
一行四人來到這所人氣鼎盛的街坊茶記。自己先後來過數趟,帶同小友前來還屬首次。除了固定的小友飯腳外,今次連稀客鄧sir都抽空來一湊熱鬧。根據他以往吃東西的習慣,叫至滿枱皆是食物是可以預料到的了....被安排坐在一個狹迫的四人卡座內,坐得當然不夠舒適,而且由於叫的食物又多,弄得那張小枱全然不夠放。吃得縱甚是狼狽,但只要東西好吃,吃得人暢快淋漓,我們一眾饞嘴人倒也不大介意....未吃正餐之前,先來幾個蛋撻及雞批吃吃已是例行公事。老實說這一類傳统出爐西餅,只要是真正剛剛"出爐"的,食味是怎樣也不會差得到那裡。要吃到理想的,當然"三點三"是最佳的時機,當然時近午飯也是不俗的。今天遇到的酥皮蛋撻就很不錯 --- 酥皮尚鬆化,夠flaky,沒有烘焦味;蛋漿甜度剛好,吃進口是熱至"辣嘴"的,亦沒有感受到很強的人工香精油味,是很高水準的一個傳統茶記蛋撻。單論酥皮的水平,除了何文田的富威之外,當要數到這兒了;雞批的外皮很脆也夠鬆化,是脆鬆得一碰便散滿一地;白汁餡料有點糊糊的,吃後很"漿口",是犯了傳统茶記雞批共通的毛病。一粒粒的雞肉仍是可吃得到,但火腿粒卻又不多。當然只是數塊錢的貨色,不能有太多的要求,但
被安排坐在一個狹迫的四人卡座內,坐得當然不夠舒適,而且由於叫的食物又多,弄得那張小枱全然不夠放。吃得縱甚是狼狽,但只要東西好吃,吃得人暢快淋漓,我們一眾饞嘴人倒也不大介意....
未吃正餐之前,先來幾個蛋撻及雞批吃吃已是例行公事。老實說這一類傳统出爐西餅,只要是真正剛剛"出爐"的,食味是怎樣也不會差得到那裡。要吃到理想的,當然"三點三"是最佳的時機,當然時近午飯也是不俗的。今天遇到的酥皮蛋撻就很不錯 --- 酥皮尚鬆化,夠flaky,沒有烘焦味;蛋漿甜度剛好,吃進口是熱至"辣嘴"的,亦沒有感受到很強的人工香精油味,是很高水準的一個傳統茶記蛋撻。單論酥皮的水平,除了何文田的富威之外,當要數到這兒了;雞批的外皮很脆也夠鬆化,是脆鬆得一碰便散滿一地;白汁餡料有點糊糊的,吃後很"漿口",是犯了傳统茶記雞批共通的毛病。一粒粒的雞肉仍是可吃得到,但火腿粒卻又不多。當然只是數塊錢的貨色,不能有太多的要求,但論味道,誠於有些食友所言,在外頭普通的茶廳也能一樣吃到相類水準的東西。若為此專程而來,倒是不太值得....
燴意粉是舊式茶記的名物,通常有機會坐低時都心思思想吃一碟。今天叫了一份公司燴意粉。火腿、餐肉、太陽蛋及肉絲等共冶一爐。不過對小弟而言,最重要的還是那個蕃茄西汁的味道。相比起名店如奇香的出品,這裡的茄汁味道是更濃杰的。對喜歡較重味的我來說是更對口味;在茶記吃意粉去追求甚麼al dente的人,簡直是切頭切尾的一個大儍瓜。只要意粉不要太散太碎濕的,已是極好。這裡的也算做得很不差;配料方面以餐肉處理得最令人愜意,因不同那些火腿片,起碼叫做有略煎過,吃落就更香口,不像只是烚的那樣單調....
聽說沙嗲牛肉也是店自慢的,叫了一碟飯與之相配。味很香濃,帶少許辣的甚覺惹味。稠度亦不會太過份的有如漿糊一般;洋葱份量極多,很甜很爽;牛肉不完全的"梳打",仍吃到少許肉的質感。伴着汁來吃,不知不覺一大碟飯就消失得無影無踪...
茶記常有的常餐當然不可缺少。餐包軟得有如像在吃空氣一般,沒有了麵包應有的實感,而且牛油塗得不多,吃了一口便將之放在一旁了;奄列煎得有點過油,而且裡頭的蛋汁亦欠奉的。吃至此處,就算是甚麼作餡也都是徒然了;沙嗲牛肉麵的麵質不算很彈牙,用的是普通的大光麵而不是一丁(沒有加錢upgrade當然是如此了),幸好有那個香氣撲鼻的沙嗲牛肉坐陣,令到麵條亦變得好吃一些....
叫了一杯平常少喝的鴛鴦。勁度頗足的,不有很重的酸味,奶味倒是感受得到。有沒有甚麼掛杯不是自己關心之所在。順喉不澀瀝的,反而更重要....
小友吃至興起,追加多一件西多。油炸出來的貨色當然不及慢煎的,最重要反是牛油及糖漿一定不可吝嗇。以後天來補先天之不足,尚可過關.....
吃至人仰馬翻,每人只付出三十多大洋而已。茶記可愛之處,便在於此....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