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7-05-05
2857 浏览
你說近來拉麵在香港好像沉寂起來了嗎? 如果有留意香港拉麵情報的拉麵迷, 還是一直忙過不停, 舊的拉麵店仍會不時推出限定新款式, 新的拉麵店其實幾乎一間接一間的開業, 只是有些比較低調不為人所知而已. 好像上個月其實在香港都有好幾家新的拉麵店營業, 但要數風頭最強的, 就算是這家來自廣島的風雲丸. 宅女剛剛試過牛頭角一家新拉麵店不太滿意, 看到這家開業不久, 就馬上來試試水準! 這家來自廣島的風雲丸, 是霸嗎拉麵的姊妹店. 主打濃厚豚骨魚介沾麵, 於2009年在當地開業, 至今分店巳有6家分別在松山, 博多及東京等地. 不過老實說這家店在日本的風評一直以來只屬一般. 而他們這次就選了香港來作為第一家海外分店, 都算相當重視的.香港店的位置就在灣仔W SQUARE的地面鋪, 說白一點其實就是在集成中心隔壁. 店子於4月中左右才開業, 因為仍是新店關係, 晚上來過幾次都難免要排隊的. 宅女來過幾次, 都是在平日晚上大約七時左右, 這個時間人龍還未算很長, 平均只有大約6-7人左右. 每次等了大約15-20分鐘巳經可以入座. 店子門面弄得非常搶眼又醒神, 很熱血的感覺. 而店內裝潢亦亳不馬虎
香港店的位置就在灣仔W SQUARE的地面鋪, 說白一點其實就是在集成中心隔壁. 店子於4月中左右才開業, 因為仍是新店關係, 晚上來過幾次都難免要排隊的.
看看桌上的調味不算很多, 只有餃子汁, 黑胡椒, 蒜粉跟辣粉. 不過老實說吃了好幾次, 其實根本不需要下這些調味巳經很夠味了. 另外還有大水壺, 不過幾次坐下來良久都沒有人捧上水杯, 如果水杯可以預先放幾隻在桌上會比較好. 另外桌子上亦貼了店方建議沾麵的吃法.
小吃方面就不算多, 主要就有幾款不同口味的餃子跟炸雞, 不夠飽的亦有石燒飯及丼. 反而這裡的飲品選擇更豐富, 除了普通的汽水綠茶之外, 更有日本直送梳打甚至酒精類飲品.
比較有趣的是這裡也有提供12歲小童的沾麵或拉麵套餐, 每份餐都會送個小玩具. 難道是想家長從小就把他們培養成吃拉麵的習慣日後做拉麵達人? (笑)
第一次來, 當然是點個最基本的.
豚骨魚介味玉沾麵 (HK$93)
沾汁上來時仍是非常的燙, 做的是豚骨魚介湯底, 也是一般香港人最易接受的. 據知湯底是用兩種豚骨湯做成, 其中是有加入雞骨, 當然亦不少得用瀕戶內海的鰯魚做出來的魚介粉. 出來的湯頭質地十分濃稠, 油份個人覺得還算適中, 湯內加入了少許洋蔥粒. 先試少許沾汁, 當中的魚介味都幾突出, 整個湯味道非常濃郁, 但同時亦較咸. 雖然都知道沾汁一般比拉麵的湯較濃及咸, 但這個在沾汁來說都過份地咸了.
老實說吃到一半真的覺得太咸, 這時試試加點檸檬汁進沾汁內, 味道是較為好一點, 咸度減輕了一些, 但仍是偏咸.
上來的量其實如果不是胃口很大的女生都夠吃的. 麵條自家製, 在店內亦可以看到製麵機. 要知道香港地方淺窄, 所以不少拉麵店都會把麵交給某幾家製麵工場做, 水準其實不算差的, 但當然如果有自製麵機可以吃到自家製的還是會加點分數. 這裡用的是日本小麥粉, 做出來的是粗身麵條, 吃起來帶點嚼勁, 質地亦順滑. 整體都算不錯但驚喜度不大, 宅女自己還是覺得周月的麵條是香港來說最好的.
因為沾汁本身偏咸, 建議吃時不用把麵條沾進去太久, 否則會比較咸.
叉燒是一塊厚身炙燒叉燒, 看看邊位帶點焦香. 肥瘦比例勻半, 一入口就有著很濃的烤香味道, 但不是燒焦那種燶味, 叉燒肉質算幾柔軟, 肉味香濃而且中間的肥脂帶點甘香豐腴, 整個麵其實自己比較欣賞的就是這片叉燒了.
最後的醬油蛋是原個沒切的, 一咬開來, 沒有流心, 只有蛋黃呈點點啫喱狀. 雖然從來沒規定吃拉麵的蛋就要半熟, 宅女在日本也吃過幾乎全熟的蛋, 不過自己還是偏愛流心狀, 所以這個蛋水準只屬一般.
香鬆飯 (HK$20)
咖哩豚骨魚介沾麵 (HK$93)
但其實味道本身是不算差的, 只是真的不是人人能接受.
而叉燒這次不知怎的比第一次吃的較乾, 放在沾汁內一會再吃就好一點. 叉燒吃起來依然有烤香, 邊位微微帶焦很好吃, 肉質雖然較上次乾一點, 不過肉味仍算香濃, 肥脂部份帶點甘香, 不錯.
最後的原個醬油蛋, 因為上次吃的偏熟, 所以期望不大. 誰知道一咬下去, 蛋黃慢慢的全流出來, 這次居然是半熟蛋來的! 蛋黃香甜, 加上半啫喱狀的蛋芯, 還有蛋白有彈性, 意外的好吃.
豚骨魚介拉麵 (HK$88) + 味玉 (HK$12)
上來的拉麵走了蔥, 配料不算多, 只有一片叉燒及幾條荀絲. 由於拉麵不包括蛋, 所以另加錢要了一隻.
雖然說這個湯仍不算是香港做得出色的一群, 但想不到比沾汁做得更好, 自己還比較喜歡這個湯.
麵條用上比沾麵較幼身的, 吃起來質感順滑, 軟硬度適中, 不會太淋身, 仍帶點咬口. 跟湯頭都幾對味, 而且掛湯能力亦算OK.
叉燒仍是厚厚的一片, 這次的邊位炙燒得更利害, 入口很香, 肉質這次就比較柔軟而且更香口, 肥脂不算多, 吃起來沒太大油膩感, 但吃完一片巳經很滿足了.
最後的醬油蛋, 經歷了一好一壞的體驗, 這次來的是剛好在兩者之間, 沒有太多流心的蛋黃, 但內裡仍算是啫喱狀, 雖然未算十分好吃但仍可以收貨.
羽根餃子 (HK$35)
第一次吃時有送HK$20優惠卷給下次用, 可是之後兩次再來就沒有送了.
另外就是意外的發現他們的拉麵做得比沾麵更好, 這個是有點意想不到, 畢竟他們主打的是沾麵嘛~
短期內應該未必會再去吃了. 如果自問是重口味, 喜歡偏濃咸的話, 不用排太長龍可以一試無妨的. 但如果要等很久, 自問又不喜歡吃太咸的東西, 就不用試也沒損失.
**此乃自費食評, 單據巳有展示出來. 如需查証, 歡迎向餐廳/店鋪查証. 如仍不相信, 建議閣下不用參考本人食評.**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