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
163
72
等级4
每逢周末,平日擠得水洩不通的中上環,回歸平靜。不少市民襯這個機會,遊覽這個新舊交融的老區。說到新舊交融,中上環除了豪裝的新式酒家、酒店餐廳、西式咖啡店,亦有令人懷緬的鐵皮屋排檔、老式茶樓。某個天朗氣清的中午,我們來到蓮香樓這間有近百年歷史的酒樓,嘆一盎兩件。追塑歷史的話,蓮香樓源出廣州老店,與陶陶居等老式茶樓,一同建立起今時今日的飲茶文化。說來奇怪,我們嚐過廣州的蓮香樓和陶陶居,反而從未試過香港的分店。所以,今次我們特地來拜訪這間名店。  貴為老茶樓,保留了吊扇、手推點心車等令人懷念的傳統,侍應為客人倒水的茶壺也是銅造的。不過,掛在天花底的鳥籠裡,如今放的都是鳥公仔。昔日的鳥語聲沒有了,只是單純的裝飾。茶樓內全都是圓桌,客人須要自己找空位搭檯。這一天人很多,每張桌都幾乎坐滿人,後來男侍應幫我們找到位,不過位置卻是幾張桌子之間的夾縫,每次外出拿點心都要麻煩其他食客起身讓路,比較麻煩。  每次手推車將一籠籠點心送出來,食客便蜂擁而上。由於位置輸蝕,搵食特別艱難。最想食的蝦餃搶不到,只好捧著一籠蒸蘿蔔糕回去。蘿蔔糕的味道一般;最大敗筆是比較粉,過於乾身,質感上輸了。抱著期望入來的第一道點心,
更多
每逢周末,平日擠得水洩不通的中上環,回歸平靜。不少市民襯這個機會,遊覽這個新舊交融的老區。說到新舊交融,中上環除了豪裝的新式酒家、酒店餐廳、西式咖啡店,亦有令人懷緬的鐵皮屋排檔、老式茶樓。

某個天朗氣清的中午,我們來到蓮香樓這間有近百年歷史的酒樓,嘆一盎兩件。追塑歷史的話,蓮香樓源出廣州老店,與陶陶居等老式茶樓,一同建立起今時今日的飲茶文化。說來奇怪,我們嚐過廣州的蓮香樓和陶陶居,反而從未試過香港的分店。所以,今次我們特地來拜訪這間名店。
 
237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貴為老茶樓,保留了吊扇、手推點心車等令人懷念的傳統,侍應為客人倒水的茶壺也是銅造的。不過,掛在天花底的鳥籠裡,如今放的都是鳥公仔。昔日的鳥語聲沒有了,只是單純的裝飾。

茶樓內全都是圓桌,客人須要自己找空位搭檯。這一天人很多,每張桌都幾乎坐滿人,後來男侍應幫我們找到位,不過位置卻是幾張桌子之間的夾縫,每次外出拿點心都要麻煩其他食客起身讓路,比較麻煩。
 
137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每次手推車將一籠籠點心送出來,食客便蜂擁而上。由於位置輸蝕,搵食特別艱難。最想食的蝦餃搶不到,只好捧著一籠蒸蘿蔔糕回去。蘿蔔糕的味道一般;最大敗筆是比較粉,過於乾身,質感上輸了。抱著期望入來的第一道點心,較為失望。
 
159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與蘿蔔糕一齊上檯的棉花雞亦只是做得中規中矩,魚肚浸的雞汁未夠濃郁,反而冬菇更加入味,至少整體比蘿蔔糕優勝。
 
126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第二輪,幾經辛苦拿了一籠著名的豬潤燒賣回來。對於這種已經買少見少的傳統燒賣,我卻不太懂得欣賞。味道一般,豬潤比較乾和韌,實在找不到令人驚喜的亮點。
 
160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叉燒包算做得比較好,包子軟熟,濕潤程度適中。餡料不止多,而且味道香甜,可以講一句真材真料。
 
108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聽說糯米雞是這裡的招牌之一。糯米乾身,味道不差,但也吃不出任何特別之處。
 
96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我相信今日最好食的,除了叉燒包之外,就是馬拉糕了。正當我捧著其他點心,打算回座位去的時候,竟然見到準備出車的馬拉糕,於是急急走過去排隊。雖然我排第一,但卻有茶客打尖搶走了馬拉糕。點心姨姨見狀後對我就:「他拿走的那件不好,我幫你選一件靚的。」

不知是否姨姨精心揀選過的關係,馬拉糕的水準果真不俗。糕身軟熟,而我最欣賞它不過份的香甜,吃起來清而不膩。
 
111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最後食的豬肉燒賣是一個意外。原本想襯肚皮還有一點空間,食一籠心愛的蝦餃。但繞過其他食客,轉轉折折去到手推車前面時,最後一籠蝦餃都被一掃而空,所以只能改吃燒賣了。味道還好,不過不失。
 
111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總的來說,香港蓮香樓的食物其實不算差,但也找不到令人讚嘆的理由。由於是百年老店的關係,今次我們用了比較高的要求去評價,結果未能令人留下深刻印象。對於曾嚐過廣州老店,抱著期望前來拜會的食客來說,就更因為被廣州老店比下去而感到失望。

相對而言,我們很喜歡這種保留著傳統色彩的老茶樓的氣氛,熱熱鬧鬧。雖然今天坐的位置不太方便,但亦無損嘆茶的心情。而且蓮香樓的價格比想像中便宜。這幾點就值得為它加分了。
(以上食记乃用户个人意见 , 并不代表OpenRice之观点。)
张贴
评分
味道
环境
服务
卫生
抵食
等候时间
3 分钟 (堂食)
人均消费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