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08-02-13
29 浏览
兒時在附近居住,大大話話,也吃了三十幾年,若問我這裡有何是必吃的,隨便也數得出一堆。是晚來吃一圍,不巧是大節前夕,特色的大都沒有,這個也可以理解,而人人也知要吃的,水準也差了一點,也不奇怪,但見全店滿座,樓上樓下也座無虛席,那三廚四廚也都要動手了,原因就是這樣。難得我可以輕鬆等吃,也樂得專心喝酒。先來一魚兩吃,生魚湯及生魚卷,說真的,吃了幾十年,大斑兩吃試得多,龍躉兩吃,也常有,連生魚這麼便宜的也來個兩吃,也是第一次,相信是這個店子極忙碌的晚上才會有的情況。先來的是芥菜煲生魚湯﹝席上食友更正是生魚骨﹞,火侯一般,似滾湯多一點,不過聚火清熱,比吃個什麼羹好好多;炒生魚卷是桂花魚卷的更新版,生魚片跟桂花魚片一般味道沒有個性,而口感亦缺乏質感,比較腍身,個人而言不太喜歡;沒有焗千層蝦,來了個蝦多士,上面的蝦肉餡較油膩,看來也是「時間關係」,如可做得乾身一點就更香口。不過以蝦多士而言,比較喜歡「蝦膠」版本,較易見廚房的真功夫。如果是「蝦肉」版的,校友會又會做得比這裡好;鵪鶉鬆生菜包是比較接近正常水準的一味,鬆料挅得幼細又夠味,略嫌炒得不太乾身。而亦請不要問「鴿鬆」跟「鵪鶉鬆」的分別,我也不十分
難得我可以輕鬆等吃,也樂得專心喝酒。先來一魚兩吃,生魚湯及生魚卷,說真的,吃了幾十年,大斑兩吃試得多,龍躉兩吃,也常有,連生魚這麼便宜的也來個兩吃,也是第一次,相信是這個店子極忙碌的晚上才會有的情況。先來的是芥菜煲生魚湯﹝席上食友更正是生魚骨﹞,火侯一般,似滾湯多一點,不過聚火清熱,比吃個什麼羹好好多;炒生魚卷是桂花魚卷的更新版,生魚片跟桂花魚片一般味道沒有個性,而口感亦缺乏質感,比較腍身,個人而言不太喜歡;
沒有焗千層蝦,來了個蝦多士,上面的蝦肉餡較油膩,看來也是「時間關係」,如可做得乾身一點就更香口。不過以蝦多士而言,比較喜歡「蝦膠」版本,較易見廚房的真功夫。如果是「蝦肉」版的,校友會又會做得比這裡好;鵪鶉鬆生菜包是比較接近正常水準的一味,鬆料挅得幼細又夠味,略嫌炒得不太乾身。而亦請不要問「鴿鬆」跟「鵪鶉鬆」的分別,我也不十分說得出;不說又不會記得,原來那晚的那個,是蟹黃扒菜膽。蟹黃跟蟹肉,躲於厚芡之下,也不記得有否動筷去試了;
炒鮮奶遠離水準,不用吃,單看已知,不評了;野雞卷比正常的為小,應該也是「時間關係」。廋肉多肥肉少,而亦炸得過了火位,下次來吃過吧!乳豬併盤要戰至中段才來,可見是晚店方是何等的旺場。這裡的乳豬,也照傳統做法,燒成鬆脆的芝麻皮,亦是「賣一隻、開一隻」,保證新鮮,什麼時候都要一試。生腸沒甚味道,得個爽口,時移勢易,市面也只剩下這些沒味生腸了,可惜。叉燒不是好位置,運氣不佳,吃了一件也都停手;
粉粿是例牌的一半蒸一半炸,個人而言,幾時也喜歡吃蒸的,是晚的亦能保持水準;荷葉飯也是濕了一點,平時來可能會較好;姍姍來遲的是炸子雞,這味招牌菜,是晚吃到的不是那回事。油淋淋的不夠乾身,雞皮是濕軟的,當然不會吃到脆口的口感。也應是淋油後吊得時間不夠,也是「時間關係」吧!最後的西米布甸,水準也是正常的,有幸可以吃兩碗,都幾滿足。
埋單每位一百五十元,總算經濟抵食。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