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6-05-21
650 浏览
粗茶淡飯,其實是香港人的生活寫照。要說正確一點,這其實是香港五、六十年代的寫照,現在不是沒有人食粗茶淡飯,其是大家生活富裕了,食物的選擇多了,多了人大魚大肉而已。今昤今日,年輕的一輩,那知道一切得來不易的這一個道理。現今,所謂的 "粗茶淡飯" 已經是一種特式菜,而且不再一定是窮人才吃的飯。 "粗茶淡飯" ,可以好有色彩,也可以好富貴,主要係睇下你想點食法姐。而是日,粗粗的我,就粗粗地來到了這一間位於炮台山的《粗菜館》,粗粗地食一餐 "粗茶淡飯"。這一家《粗菜館》,主打的是老香港的懷舊小菜,當然得到了不少城中識飲識食的幾個著名老饗的青睞啦。在大門口,有蔡瀾先生的提字,在店內,就有金庸先生的提字...可算是一間明星店....店子的設計其實很簡單,格局就是一間很普通的小菜菜館。多人來,不是不行,只是小店沒有大圓檯去招呼大家而已。而且,牆上的畫,好似是寄賣的,因為標明了作者及價錢。《粗菜館》,做的是小炒小菜為主,可當是前菜食的,有一份麻香辣䈑筍,在特別餐牌上,稱之為 "竹",是把䈑筍切條後冰鎮,再輕輕的撈上麻辣的味道。䈑筍爽,而且不太辣,帶少少麻勁,很開胃惹味。西檸脆脆雞,也是,在特別餐牌上的
現今,所謂的 "粗茶淡飯" 已經是一種特式菜,而且不再一定是窮人才吃的飯。 "粗茶淡飯" ,可以好有色彩,也可以好富貴,主要係睇下你想點食法姐。而是日,粗粗的我,就粗粗地來到了這一間位於炮台山的《粗菜館》,粗粗地食一餐 "粗茶淡飯"。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