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06-10-10
90 浏览
第二千八百個食評,就寫一個開心的聚會。是另一個秘密任務,多得專兄的推介,一行十一人來了這裡。始終有以前戲院的影子,樓底是高高的,佈置以紅色為主。椅子大張好坐,我們坐在半開放式廚房前的大檯,如看表演,亦坐得都好鬆動。環境一欄,值高分。一向對「京川滬菜館」沒有好感,但既來之則安之,咨詢了大家的意見,就叫了幾款來試試。涼菜方面有醬爆腰花、涼伴雞絲、麻辣蕨粉魚皮、雞絲粉皮、晾白肉及麻醬油麥菜等。當中最出色的要算是麻辣蕨粉魚皮,真的做得麻辣兼備,蕨粉雖然稍厚一點,不夠滑溜,但魚片夠滑,沒有腥味,是值得一試的涼菜;豬腰不易處理,所以很喜歡在外邊吃,看人家做成點。這裡的腰花,吃落完全沒有吃豬腰的感覺,口感不爽,亦沒有豬腰獨特的味道,感覺像是吃魚肉腸一般,很奇特;這裡的雞絲有點韌,不太喜歡;白肉以一木架晾著,賣相及噱頭十足,不知是不是我太遲吃的原故,吃落白肉是比較乾及韌,點起辣汁及蒜蓉都不見佳處;麻醬油麥菜的麻醬,吃落非常熟悉,是花生醬加練奶的茶記多士組合。雖然吃落有點怪怪的,但配上生的酒麥菜,幾得意,我都忍不任口吃多了一片。各款主菜上場,先來石滾肥牛肉,是侍應將肥牛放下滾油裡泡熟。味道不覺有什麼特別
是另一個秘密任務,多得專兄的推介,一行十一人來了這裡。始終有以前戲院的影子,樓底是高高的,佈置以紅色為主。椅子大張好坐,我們坐在半開放式廚房前的大檯,如看表演,亦坐得都好鬆動。環境一欄,值高分。
一向對「京川滬菜館」沒有好感,但既來之則安之,咨詢了大家的意見,就叫了幾款來試試。涼菜方面有醬爆腰花、涼伴雞絲、麻辣蕨粉魚皮、雞絲粉皮、晾白肉及麻醬油麥菜等。當中最出色的要算是麻辣蕨粉魚皮,真的做得麻辣兼備,蕨粉雖然稍厚一點,不夠滑溜,但魚片夠滑,沒有腥味,是值得一試的涼菜;豬腰不易處理,所以很喜歡在外邊吃,看人家做成點。這裡的腰花,吃落完全沒有吃豬腰的感覺,口感不爽,亦沒有豬腰獨特的味道,感覺像是吃魚肉腸一般,很奇特;這裡的雞絲有點韌,不太喜歡;白肉以一木架晾著,賣相及噱頭十足,不知是不是我太遲吃的原故,吃落白肉是比較乾及韌,點起辣汁及蒜蓉都不見佳處;麻醬油麥菜的麻醬,吃落非常熟悉,是花生醬加練奶的茶記多士組合。雖然吃落有點怪怪的,但配上生的酒麥菜,幾得意,我都忍不任口吃多了一片。
各款主菜上場,先來石滾肥牛肉,是侍應將肥牛放下滾油裡泡熟。味道不覺有什麼特別,不過看準備是做足功課,及那熱滾滾的紅油,有睇頭的。不過要熱吃,一凍下來,就會很肥膩的;水煮魚有一大窩辣子椒,又滾又燙,賣相對辦,而侍應亦幫客人將所有泡椒撈起,吃得方便一點,抵讚。魚件切成小長方形,幾美觀。花椒夠多,麻味辣味都夠平衡,同檯的幾位「靚女辣食友」都非常滿意,墊底的芽菜及蕨粉也多,配上菜段,轉眼間也吃得見底,是值得一試的一味;除了水煮魚,也叫了另一味魚,就是松鼠魚,坦白講,是個人而言不太喜歡的一味,一見那杰杰又多又濃的橙色甜酸汁就怕怕。但這條松鼠魚又不錯,雖然細細條,但酸甜味平衡,最好吃的是魚皮的部份,醮上甜酸汁,又是一會兒也吃光了。
燒元蹄賣相一流﹝圖示﹞,油水足,但肉有點韌,而肥肉不夠豐腴,吃得不夠過癮;樟茶鴨炸得乾及脆,吃落煙薰味十足,幾對辦,連是日主角食友A都覺滿意;窩貼豆腐以一個個小盒子的形式上檯,是豆腐加了蛋再炸成的,點上練奶,幾夠創意。唯一人獨吃一個就份量太多,二人分吃就剛好了;四季豆炒得幾夠乾身香口,可惜有渣,吃得幾掃興。
單尾要了幾款麵,最好的要算是酸辣粉,夠酸夠辣亦夠滑溜;擔擔麵要了加辣,但一點都不辣,莫名其妙。麵本身幾好,但辣一點會好味一點;另外食友R亦叫了水餃,皮厚厚的,肉餡亦不見佳處,該位食友自己包的絕對好吃好多,我說的;等來等去,當然的主要「菜色出場」,是壽桃包一打。壽桃包不太大隻,味道不錯,及格,而這一味是要預訂的;最後亦要了拔絲蘋果及拔絲香蕉各十件,女侍應「拔」得不錯,快手又認真。可惜蘋果質數一般,所以是香蕉好吃一點。
除了環境不錯,這裡的服務也值滿分。男女侍應都有禮貌又快手,知道我們影相,亦醒目的配合。開瓶費的問題本來是不太滿意的,但在女侍應耐心的解釋下,都收貨。服務一欄,值5分。
單價不在這裡細表,但是合理價,亦絕對是「開心價」。
如果想找一處好坐的地方吃川滬菜,這裡都來得過的。
想看多一點相片,可以來這裡:
http://www.imagestation.com/album/pictures.html?id=2101632984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