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09-05-16
85 浏览
週五晚心血來潮,往牛頭角走了一圈。泊好車,發現輝煌人多得要命 - 當然,輝煌那種屋邨大排檔的霸氣,是邨內最經典的,自然成為大家來坐尾班車感受大排檔風情的首選。既然人多,不如也往十四座的另一端走走。老實說,這幾年在牛下偶然光顧的日子,只到訪過輝煌和金利來,鮮有走到十四座的另一端察看 - 就只除了去買串燒和煎釀三寶;往另一邊走,方發現,又是另一個牛下大排檔王國 - 雲興隆;屋邨小花園裏放滿一桌桌的,沒有輝煌那霸氣,卻很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味道。既然初來步到,當然要認真研究一下餐牌;此店除了煲仔飯和廣式小炒外,竟然還有水煮/辣子/涼伴等川式小菜?!難道師傅中有四川人麼?不管了,愛辣的太公也就要了個牛煮牛肉;加上飯癮起,要了個土魷肉餅飯。牛煮牛肉上桌時,看見那大堆頭如山的,心裏涼了一截 - 完蛋了,水煮xx, 不是把材料都浸在湯汁裏嗎?全堆了出來,到底師傅會不會做川菜啊?不過,吃下去,倒令人釋疑;牛肉夠鮮嫩,辣度也對辦 (雖然沒有川館子的辣,但辣味對辦,方向走對了,只是下手不夠重而已);特別是沉在煲底的芽菜,索了麻辣湯後更是一絕 - 只嫌麻度不太夠;下次若有機會光顧,落單時要叮囑多一點麻。土魷肉
泊好車,發現輝煌人多得要命 - 當然,輝煌那種屋邨大排檔的霸氣,是邨內最經典的,自然成為大家來坐尾班車感受大排檔風情的首選。
既然人多,不如也往十四座的另一端走走。
老實說,這幾年在牛下偶然光顧的日子,只到訪過輝煌和金利來,鮮有走到十四座的另一端察看 - 就只除了去買串燒和煎釀三寶;往另一邊走,方發現,又是另一個牛下大排檔王國 - 雲興隆;屋邨小花園裏放滿一桌桌的,沒有輝煌那霸氣,卻很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味道。
既然初來步到,當然要認真研究一下餐牌;此店除了煲仔飯和廣式小炒外,竟然還有水煮/辣子/涼伴等川式小菜?!難道師傅中有四川人麼?不管了,愛辣的太公也就要了個牛煮牛肉;加上飯癮起,要了個土魷肉餅飯。
牛煮牛肉上桌時,看見那大堆頭如山的,心裏涼了一截 - 完蛋了,水煮xx, 不是把材料都浸在湯汁裏嗎?全堆了出來,到底師傅會不會做川菜啊?
不過,吃下去,倒令人釋疑;牛肉夠鮮嫩,辣度也對辦 (雖然沒有川館子的辣,但辣味對辦,方向走對了,只是下手不夠重而已);特別是沉在煲底的芽菜,索了麻辣湯後更是一絕 - 只嫌麻度不太夠;下次若有機會光顧,落單時要叮囑多一點麻。
土魷肉餅飯不錯,勝在肉餅夠鮮美,肥肉也下得夠,也有入口即化之效,為煲仔飯添加香味;底部的飯焦略嫌過了火位,鼓油也不夠香;雖然份量夠大,質素也有比平均水準好,但索價$38,以質素來說不及大埔陳漢記,抵食方面又不夠廟街出品抵;還是主攻小菜較好。
服務呢?大排檔的服務夠人性,沒有公式化的程序,每個店家各有個性;光顧開輝煌的太公,對這兒的服務有點不習慣 - 親切之餘,卻有點若即若離之感;人與人之間,畢竟是有磨合期的,需要時間適應 - 如果我們還有時間的話。
雲興隆將會搬住附近的得寶商場,日後想再重溫這味道,應該不難。
留得住味道,卻留不低風情;這等舊式屋邨大排檔,展示出屬於那三、四十年前的的某種社會面貌,就算深水埗、牛池灣和中環等的大排檔難以取替;隨著舊屋邨的拆卸,這種社會面貌也會全然消失無踪....
今晚,我貪婪地看,貪婪地吃,也貪婪地感受....;當一個城市變化的速度太快的時候,人能變得不貪婪嗎?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