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6-11-26
810 浏览
因為Stereotyping,每每提到與女性進餐時選的不是文青Cafe就是西餐廳。可是我身邊卻有著一部分變數,吃的是大排檔、中菜及港式地道美食。不清楚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或是我們原本就是如此。然而這次小聚不再局限於小炒及點心,甚至乎向懷舊菜招手。 並非街知巷聞的得龍,我們遠赴山頂,一嚐開業不算久,而且未有多少報道的爐峰。店面一層以六七十年街舖作裝潢主題,充滿新鮮趣味,拾級而上後又是另一世界。寬敞闊落,略帶洋化的設計,且有一邊為落地玻璃,可以俯瞰香港夜景,很有情調。 期待已久的杏汁花膠筒燉白肺湯出現,在家中不會大費周章煮這款湯,外食時才有機會喝。這次更加入了嫩腍富膠質的花膠筒,無疑是美顏補湯。杏汁味香但不算濃,湯品細滑不稠杰,且沒有過多浮油膩感,鹹中滲著柔美甜香。雖說有友人指其杏味未到理想的濃郁,但以$188換來如此多料的湯品,性價比不言而喻。 難得再見古法金錢雞,難忘那香甜豐盈的富層次體驗。雞肝的微微粉潤更貼近味蕾,帶出柔柔肝香,同時不會似鵝肝那種的重油脂。此時中間那薄薄一層冰肉肥脂伺機而動,加上腍香瘦肉部分,稍為緩和膩感。雖然惹味香口,但還是得顧上身體,少吃多滋味。
以甜點謝個幕,不只是胃部的飽足,難得嚐到懷舊菜式,邪惡,但讓人滿足得很。琳瑯滿目的款式,十分吸引,不過沒有網上版餐牌,臨走前還是想看看實體版。一系列的懷舊菜,那炸鮮奶拼京都骨、缽仔魚腸、荔茸香酥鴨等均是合口味菜式。還有價位相宜的片皮鴨,只是遠了點,就總算叫做市區位置,也只可在有空時才能再聚一訪。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