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5-06-13
362 浏览
媽媽是一個絕頂麻煩的女人,先埋怨我平常放假都不陪她出街逛逛,今日終於湊到時間陪她,就埋怨我不帶她吃一餐好的。女人就是這樣,永遠不覺滿足,要得一想二。但作為孝子之心的我,今天就唯有滿足她的願望吧。和媽媽逛完旺角街市,兩手都湊著媽媽一袋兩袋的戰利品,經過店舖的門口,剛好被一份企立式的招牌所吸引著,擺滿一鍋鍋舖滿海鮮的邊爐鍋令人雙眼發光,媽媽懶理熱死辣辣的天氣還要要求打邊爐,不畢香港人就是喜歡「冬天吃雪糕、夏天打邊爐」的理論,唯有順應一下她的要求吧。餐廳以紅、黑色牆壁為主,鮮明強烈。坐枱均以四人枱為主,枱與枱之間間隔疏爽,令客人坐得較舒服。這晚就只有我和媽媽兩個人撐枱腳,兩個人能夠坐四個人的枱子,更加坐得夠舒服又自在。一坐低,便來兩客前菜,包括咸鹽花生和醃青瓜蘿蔔、脆卜卜而又酸酸甜甜的味道,是開胃的啟動。銅錢式的醬料架,有辣椒、蔥、花生碎、蒜頭,喜歡怎樣口味的就自由配搭吧。打邊爐的精髓就在於湯底,如果湯質差便會影響食物的質素,即使再有更好的龍肉都覺可惜。餐單上陳列了各式各樣的湯底,一共有十一種,由較經典而普通皮蛋芫茜、沙爹、四川麻辣等火鍋的$68起,至最昂貴特別的花膠海參靚雞、招牌靚煲皇的$
媽媽是一個絕頂麻煩的女人,先埋怨我平常放假都不陪她出街逛逛,今日終於湊到時間陪她,就埋怨我不帶她吃一餐好的。女人就是這樣,永遠不覺滿足,要得一想二。但作為孝子之心的我,今天就唯有滿足她的願望吧。
火鍋一端上,我和媽媽不禁嘩了一聲,先有六隻圍邊份量極大的扇貝、中心舖滿香蔥和芫茜,再放上魷魚乾和蝦乾,擺設相當吸引鼎盛,就趁火鍋未煮沸之前來個「相機食先」。微溫煙霧彌漫,火鍋燒起了,拿拿臨把湯料配料撈匀,才發現火鍋底下還墊了很多配料,粟米、紅蘿蔔、豬骨、冬瓜以及青瓜。配料多得連再點蔬菜都慳番,平時最愛挑剔的媽媽多大讚配料多得誇張又有誠意。
一向很欣賞吃珊瑚蚌或桂花蚌之類,因為它們只是海參的腸臟,完全沒有膽固醇和脂肪,所以連怕膽固醇超標的媽媽也很愛吃,色澤橙紅而裙邊,質地紥實爽脆帶甜,吃多多都不怕肥。
這兩款都與平常在超市買到的一樣,所以不會有太大分別吧。
魚皮餃浸在濃湯中,發大多一倍,半澄澈的皮餃下,豬肉和魚肉都擠得非常飽滿,肉饀煙韌有度,鮮嫩咸香,吃起來很有口感,多吃幾粒已經半飽。
一羅的炸魚皮,有大有碎小的,齋吃著魚皮有點咸咸,但在濃湯中滾兩滾,不單能沖淡咸味,繼而吸收了豬骨湯中的香甜,乾硬的魚皮一下子變軟,但內裡仍帶點脆口,入口更香,很不錯呢。
賣相比平常看到的瘦削細小,色澤也偏淺淡,入口的蟹味不足,口感也不夠滿足。
此肥牛片很明顯是手切的關係,故較厚身,吃起來也較有口感。因為厚身的緣故,淥滾的時間也要有一點耐性,但同時吸收濃湯的時間加長了。肥牛的筋位很少,色澤較深沉,油花很明顯而細密,故牛味濃郁得來,也有很香甜的豬肉味,肉質比一般肥牛較實更彈性,層次感很豐富呢。
雖然招版靚煲皇已經有很多蔬菜,但還是想多吃蔬菜,健康飲食嘛。最終點了一份油麥菜,新鮮翠綠爽口,一定很夠纖維了。
特意地點了一支酸梅湯來消一消滯,可惜只是牌子飲品,如果店舖能自家製涼茶的話,定當大受歡迎吧。
整體而言,店舖的服務尚算熱誠,不時主動過來加添豬骨湯和幫忙睇火,上菜和收碟的速度也很快手。但唯一不便的是,餐廳內並沒有廁所,要使用的話只有從旁邊大廈內入巷的。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