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3-11-22
181 浏览
觀乎近年本港的拉麵熱潮似乎開始有飽和的跡象, 自一蘭登陸本港後, 大夥兒一輪春風的個個排隊貪新鮮後, 雖然往後陸續都有新拉麵店開張, 但港人出名三分鐘熱度, 面對這些新血大家的興奮度明顯巳不及從前. 水準高的舊店, 仍是可以留住一班支持者; 但強差人意的, 不是冷清寥落就是關門大吉. 要在這個界別殺出一條血路, 新鮮感絕對是少不了. 所以稻香集團似乎也看準了這點, 最新引入了這家來自長崎的Ringerhut, 吃的不再是重口味豬骨或魚介拉麵, 而是從未在本港出現過的另一種麵名叫強棒麵.這家來自長崎的RINGERHUT, 在日本巳差不多有五十年的歷史, 屬連鎖集團式經營, 至今在日本全國巳有多達五百家分店, 而且海外分店亦遍佈台灣, 美國及泰國等地. 這次由稻香集團引入, 選址在近期不斷引入日式餐廳的淘大商場內, 對於九龍灣拉麵店不多的淘大,德寶及德福附近的居民來說的確是幾吸引的.不過既然不能說是拉麵, 何謂強捧麵呢? 到底跟拉麵有什麼不同呢? 其實強捧麵獨特之處, 就是以那個份量滿滿的蔬菜仍主打, 而且湯底雖然仍以豚骨作底, 不過標榜絕不油膩, 亦不會加入防腐劑或食用色素等等, 一切絕
不過既然不能說是拉麵, 何謂強捧麵呢? 到底跟拉麵有什麼不同呢? 其實強捧麵獨特之處, 就是以那個份量滿滿的蔬菜仍主打, 而且湯底雖然仍以豚骨作底, 不過標榜絕不油膩, 亦不會加入防腐劑或食用色素等等, 一切絕對要來得健康, 營養豐富.
聽得吸引, 但還是要親身試試才見真章. 趁著剛開業後那個星期, 馬上約了幾位達人前去試試.
我們一行五人平日晚上7時左右來到, 但仍要等了十多分鐘才能入座.
馬上打開餐牌看看有什麼新奇好吃的, 麵類選擇不多, 只有十款, 不過款式都幾多元化, 除了有基本款長崎CHAMPON之外, 亦有豆乳或醬油或味噌或海鮮等, 嗜辣的朋友都有一款辛辣的, 而且也居然有沾麵供應! 不過最特別的是一款以炒麵型式上陣的日式炒CHAMPON及長崎香脆麵. 每款賣價其實不過五十多元, 某些款式更有細份供應. 始終在住宅區定價絕不能過高, 否則後果就會步其對面那家意粉專門店的後塵了.
我們人多, 除了試麵之外, 當然也點了幾款小吃試.
明太子餃子 (HKD$38) / 芝士餃子 (HKD$35)
炸魷魚鬚 (HKD$35)
一口芝士 (HKD$30)
芝士軟心煎餅 (HKD$30)
長崎雙倍野菜CHAMPON (HKD$59)
先喝口湯, 湯底雖是用豚骨熬製, 但入口油份完全沒有, 而且也喝不出豚骨的味道, 反而有點像出前X丁隻九州豬骨濃湯包開出來的湯, 但就再濃一點. 質感很稀, 喝起來味道很表面, 先不說重不重口味, 但這個又不是淡, 只是沒什麼味的湯. 而麵條是用上小麥粉製成的粗麵, 份量非常多, 不過全都是淋PAT PAT, 帶點黏身. 吃起來雖然很滑, 不過浸著湯吃都是沒什麼味道, 又沒什麼口感. CHAMPON雖然標榜蔬菜特多, 但內裡其實都有肉的. 只不過真的只有2,3小片, 而且更是''燈影''的厚度.
隨麵會有生薑味及柚子味2種醬油可以加進麵中. 由於宅女不吃薑所以沒有試前者, 試試加了後者, 湯中馬上帶出陣陣柚子香, 雖然稱不上即時好吃了, 但起碼也對淡薄的湯底起了一定程度的幫助. 整碗麵唯一可取的, 我想就是那足足有480G的勁量蔬菜了. 吃起來的確爽脆夠清新. 整個麵就像是''港版日式扮中華什菜拉麵'', 樣樣都有點, 但又樣樣都不對味.
沾CHAMPON (HKD$57)
長崎香脆麵 (大: HKD$53)
埋單HKD$337, 除開每位六十多元, 不貴, 但以這個份量其實大家都吃不飽的.
食物質素真的十分強差人意. 不過說是日本第一, 我不懷疑. 因為始終日本人在當地難吃到香港或中國菜, 最多就只是吃到些貴價又不正宗的中華料理, 所以當這種類似中華料理的麵食出現時, 健康得來價錢又較低, 日本人一窩蜂的去熱捧實在不出奇. 不過來到香港, 與其要吃這種港版日式中華麵食, 倒不如還是去茶記吃個真正的港式麵更來得划算. 甚至是花多十幾廿元去吃碗拉麵更滿足. 當然, 如果閣下是以健康為前題的話, 不妨一試. 宅女自己的話, 就覺得試一次便夠了.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