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17
16
等级4
2014-05-11 2814 浏览
轉盤式電話、玻璃膽暖壺、美容線面粉末……後生一輩可能滿腦子問號,但只要來到羅麥記用餐,便可見識這些幾乎絕種的「老寶嘢」,上一堂生動有趣的香港歷史課。餐廳兩位東主均生於七十年代,雙方懷著滿腔熱誠,希望把那個時期冰室風貌重現食客面前,因而開設了位於太古及屯門的羅麥記。店子所採用的通花吊燈、綠漆鐵窗、手冊餐牌等等,都甚有仿古味道。據知這兒的部份裝飾擺設,是老闆由嚤囉街搜羅所得。至於餐廳提供的食物,也是取材本土風味改良而成。蝦多士 ($50/5件)廚師先把越南蝦隻打至起膠,塗上多士然後落鑊煎,雖然薄薄一層已覺蝦香十足,面頭再撒些白芝麻,更加惹味可口。多士並非平常吃到的法包,而是質地較軟身的熱狗包,烘過後不會出現乾硬感,但脆度當然不及法包突出。很喜歡配上的沙律醬,加入了大量的青瓜粒,酸酸的清新又開胃。羅麥汁牛河 ($60)羅麥汁其實就是經典的瑞士汁,相信這是地道茶餐廳必備的菜餚。牛河送上時呈現鴛鴦顏色,一邊潔白一邊深棕,店家特意沒把河粉兜亂,看起來不會漆黑一片較為美觀。杰身的醬汁夠濃夠香,絲絲甜味討人歡喜,牛肉經過拍打變得軟滑,由食客動手撈又是另一番風味。磚頭焗豬扒飯 ($75)「磚頭」甫抵餐桌
更多
19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27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轉盤式電話、玻璃膽暖壺、美容線面粉末……後生一輩可能滿腦子問號,但只要來到羅麥記用餐,便可見識這些幾乎絕種的「老寶嘢」,上一堂生動有趣的香港歷史課。

餐廳兩位東主均生於七十年代,雙方懷著滿腔熱誠,希望把那個時期冰室風貌重現食客面前,因而開設了位於太古及屯門的羅麥記。店子所採用的通花吊燈、綠漆鐵窗、手冊餐牌等等,都甚有仿古味道。據知這兒的部份裝飾擺設,是老闆由嚤囉街搜羅所得。至於餐廳提供的食物,也是取材本土風味改良而成。
59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39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蝦多士 ($50/5件)
廚師先把越南蝦隻打至起膠,塗上多士然後落鑊煎,雖然薄薄一層已覺蝦香十足,面頭再撒些白芝麻,更加惹味可口。多士並非平常吃到的法包,而是質地較軟身的熱狗包,烘過後不會出現乾硬感,但脆度當然不及法包突出。很喜歡配上的沙律醬,加入了大量的青瓜粒,酸酸的清新又開胃。
16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羅麥汁牛河 ($60)
羅麥汁其實就是經典的瑞士汁,相信這是地道茶餐廳必備的菜餚。牛河送上時呈現鴛鴦顏色,一邊潔白一邊深棕,店家特意沒把河粉兜亂,看起來不會漆黑一片較為美觀。杰身的醬汁夠濃夠香,絲絲甜味討人歡喜,牛肉經過拍打變得軟滑,由食客動手撈又是另一番風味。
15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磚頭焗豬扒飯 ($75)
「磚頭」甫抵餐桌已惹人起哄,臥床六吋、高人一等的體態,何其壯觀!那唯我獨尊的霸氣,叫其他菜式通通都讓路,難怪會成為店子熱賣的菜式。

廚師先把洋蔥、磨茹、雞蛋加入白飯兜熟,再釀進早已淘空的方包磚,淋上調校好的茄汁及擺放豬扒,最後將一切放入焗爐。鬆軟的豬扒焗至微焦更加香口,然而磚頭內籠空間有限,拌勻茄汁及炒飯有點難度,而麵包外殼亦沒想像般脆身。單看外表已知這道菜式份量十足,麵包和炒飯均是飽肚之物,要多人分享方不會浪費。
45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38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雞扒蔥油撈丁 ($42)
每次吃撈丁最怕滿口油膩,眼前的卻處理得乾爽俐落。麵條隔水工夫做得透徹,烹調時間剛好故富彈性,沒有出現發漲或腍糊的狀態,配合極之芳香的薑蓉及蔥花,實在吸引得停不下來。先後試了雞扒和豬扒兩種配搭,個人認為前者更勝一籌,雞扒煎得皮脆肉嫩,與蔥油實在是最佳拍檔。
35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29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雪花西多 ($28) 及 千層朱古力西多 ($28)
前者打橫切開塗上咖央醬,頓時吹起一陣南洋風味。西多雖經油炸但不覺肥膩,只嫌蛋香味稍遜,面頭再撒上少許糖霜,漂亮夢幻之餘更添甜美。餐廳另碟奉上糖漿,不過小妹認為西多本身味道已足,無需再添加了。

後者則是另一款西多變奏,中間乃兩層朱古力醬,口感同樣是甜甜脆脆的。個人則較喜歡雪花西多,如果可以切細件一點,吃起來應更優雅和方便。
14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40 浏览
1 赞好
0 留言
31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近年不少餐廳均以懷舊作招徠,看來食肆要突圍而出著實不易。羅麥記的食物選擇其實蠻多,若你心大心細、舉旗不定的話,不妨參考店家的十大必食推介。
64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15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14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以上食记乃用户个人意见 , 并不代表OpenRice之观点。)
张贴
评分
味道
环境
服务
卫生
抵食
用餐途径
堂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