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3-01-22
40 浏览
沾麵來港的日子不算長,現在這沾麵風已經慢慢的滲透香港。眾所周知,「隱家」是在港沾麵的始祖,而「俺之沾麵」則是由隱家師傅的師傅帶來。其實我並不是十分喜愛吃麵,不過這風吹得如此的起勁,令我都不得不特意來試試真章!第一次6點前來到,心想應該可以吃到吧。誰不知,麵已經賣光了,感到十分失望,一直抱怨著為什麼不做多點?? 不過越吃不到便越想去,所以這天1點多就來到,雖然麵沒有賣光,不過就要排上一小時才可以入座....幸好,笑笑鬧鬧的,一小時很快就過去了。店面比較細小,坐得比較迫,只可說句,排隊一小時,吃十五分鐘,不過為了可以一試「我的沾麵」,不論要排隊還是很迫都阻不到我。大家都知道有紙仔可以剔選你們喜愛的份量和麵類,我雖然是女孩,不過食量絕不比男子少,所以每樣都要了大盛,這樣才能滿足我的胃口。桌上提供了昆布醋、辣椒醬和炸蒜來迎合重口味的你。二人同行,分別要了中太和極太,其實我都知道中太會比極太好吃,不過我還是比較喜歡粗粗的麵條,所以在最後一刻還是改變了主意。在這裡建議如果你不是特別喜歡粗麵,那不要選極太,因為味道真的相差得太遠,整體感覺是完全不同的。看到這濃濃的湯底口水已流到下巴了。麵和湯是分開上
其實我並不是十分喜愛吃麵,不過這風吹得如此的起勁,令我都不得不特意來試試真章!
第一次6點前來到,心想應該可以吃到吧。誰不知,麵已經賣光了,感到十分失望,一直抱怨著為什麼不做多點?? 不過越吃不到便越想去,所以這天1點多就來到,雖然麵沒有賣光,不過就要排上一小時才可以入座....幸好,笑笑鬧鬧的,一小時很快就過去了。
店面比較細小,坐得比較迫,只可說句,排隊一小時,吃十五分鐘,不過為了可以一試「我的沾麵」,不論要排隊還是很迫都阻不到我。
大家都知道有紙仔可以剔選你們喜愛的份量和麵類,我雖然是女孩,不過食量絕不比男子少,所以每樣都要了大盛,這樣才能滿足我的胃口。
在這裡建議如果你不是特別喜歡粗麵,那不要選極太,因為味道真的相差得太遠,整體感覺是完全不同的。
看到這濃濃的湯底口水已流到下巴了。麵和湯是分開上的,吃時先把麵沾到湯中,然後慢慢享用。
中太的確比極太好味得多,麵條又幼又彈牙,索盡湯汁,十分入味;而幼度適中,可以盡情地往口裡吸。而極太似極烏冬,圓圓滑滑的,十分彈牙又黏韌,正因為它的粗身,未能索盡湯汁,以至味道不夠濃烈,吃時最好放把數條麵放到湯匙上,連湯一同進食,這樣味道會比較好。
湯底方面,完全感受到那份真材實料,用上40斤的豬骨熬上12小時,還加入了北海道昆布,湯底非常的濃郁,看上去雖然佈滿油,不過吃麵時沒喝上太多湯,所以不會感到很油膩。
紫菜方面也很細心,刻著店方的名字,雖然都是紫菜,但有名的吃進更加窩心。
這輩子吃過的半熟蛋不多,暫時覺得這個蛋是好吃之選,又彈又軟的蛋,咬下蛋黃在口中爆發,充滿濃烈的蛋味,很creamy。
蛋白則很軟滑,明顯的鹵水味,味道濃郁,就這樣吃已經夠味,再加少少湯,美味極了。
人人都說這塊叉燒比較薄,我也這麼認為。叉燒雖薄,不過勝在肥瘦均勻,而且很軟綿綿,味道濃郁,深得我心。
你可能會覺得太油膩,師傅都知道大家心意,所以枱上已準備了昆布醋,酸酸的不但減低油膩感,而且更惹味。
由吃至喝完,沒有半點味精感,可想而知這湯底是絕無添加。
吃後感:
說實話,小妹這幾年都沒有外出吃拉麵沾麵,因為太多bad experience。來「俺之沾麵」只是一試的心態,只因很就腳,但奪了我多個第一次,第一次外出吃沾麵,第一次排隊只為了一碗麵,第一次把整碗湯喝光。可能我比較慢熱,吃完都沒太多感覺,可能店面比較迫,吃得不太舒服。不過幾天後突然很回味「我的沾麵」,從此愛上了吃濃郁湯底的沾麵。雖然回味,不過下次先會去另外幾間吃,以作比較,到時再詳談當中的分別吧。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