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2-09-24
233 浏览
深水埗的【坤記】也是老字號了,做的是最最簡單最最傳統的中式糕品,當然無論是口感亦或是口味都極具典型的粵式港式特色,與自己從小吃到大的江浙一帶糕點又是完全不同的(在本文最後會貼上自己最種意的幾款上海糕點,也是最普通最家常的中式糕品)。【坤記】賣的糕品種類不算少,平常一些坊間的港式西餅店偶爾也會做的缽仔糕、白糖糕、鬆糕、紅豆糕之類肯定是有的,但除此之外,也有九層芝麻糕,家鄉糯米糕(茶果),馬蹄糕等等,招牌的當屬那黑乎乎層層疊疊,好似高級餐廳中的千層蛋糕一般的【九層芝麻糕】以及上過電視節目的,傳說中一塊就能吃出50多粒飽滿大紅豆的【缽仔糕】。記得自己第一次幫襯此店是在2010年的一次單獨游港旅行中,那次帶著地圖慕名而來的我在深水埗兜兜轉轉不知幾耐才找到【坤記】,為的就是那塊濃香泗益軟糯中帶有些水晶啫喱口感的芝麻糕;如今要定點搜索到小鋪已是閉著眼睛能辦到的,漸漸習慣佐香港人口味的我故地重遊為的不再是芝麻糕,是次則是沖著【缽仔糕】而來!比起芝麻糕,缽仔糕所孕育的香港情懷要來的更加濃厚。民以食為天的中國悠長飲食歷史中,糕點這一塊從來都是說不盡道不完的,上到皇室貴族的精緻糕點(影視劇集中常常看到的那
【坤記】賣的糕品種類不算少,平常一些坊間的港式西餅店偶爾也會做的缽仔糕、白糖糕、鬆糕、紅豆糕之類肯定是有的,但除此之外,也有九層芝麻糕,家鄉糯米糕(茶果),馬蹄糕等等,招牌的當屬那黑乎乎層層疊疊,好似高級餐廳中的千層蛋糕一般的【九層芝麻糕】以及上過電視節目的,傳說中一塊就能吃出50多粒飽滿大紅豆的【缽仔糕】。
記得自己第一次幫襯此店是在2010年的一次單獨游港旅行中,那次帶著地圖慕名而來的我在深水埗兜兜轉轉不知幾耐才找到【坤記】,為的就是那塊濃香泗益軟糯中帶有些水晶啫喱口感的芝麻糕;如今要定點搜索到小鋪已是閉著眼睛能辦到的,漸漸習慣佐香港人口味的我故地重遊為的不再是芝麻糕,是次則是沖著【缽仔糕】而來!比起芝麻糕,缽仔糕所孕育的香港情懷要來的更加濃厚。
民以食為天的中國悠長飲食歷史中,糕點這一塊從來都是說不盡道不完的,上到皇室貴族的精緻糕點(影視劇集中常常看到的那些糕點有著我這種俗人拍腦袋都想不出的華麗名字),下到窮苦百姓家用來果腹的粗糙糰子;香港人的缽仔糕出身民間,當然那就帶著濃濃的基層味道,簡單融合糖以及米粉蒸出來的缽仔糕,製作材料簡單,製作工序也簡略,吃的時候才從碗狀器皿中倒出用牙籤挑起而食,一口一彈牙,QQ爽爽的糕體,暖暖滑滑,帶著濃濃的米漿味,略甜;現在見得到多數缽仔糕都會加入紅豆來增添色味,於是口感上則多了一份層次。
一口咬下依然是那樣的滑爽水潤,一點沒有粘連粉膩的感覺,糕體QQ彈牙,質地好似啫喱但又來的更實在;微甜的糕體吃著是濃濃的米漿味,與臨街的【合益泰腸粉】一樣即使是最簡單的傳統街頭小食,即使只考食物鏈最底層的稻穀來製成,依然散髮著讓人無法忘懷的香味,這種純純的(米)香味勾起人心靈深處對於最原始的飲食感官,也許(有些諷刺)只有像我們這一代未曾經歷過饑荒的“富養人”才覺得出;
【坤記】的這枚茶果則做的“豪氣”,剝開粽葉的時候就知道粽葉是相當新鮮的,泛著略略青綠色的粽葉完整厚實,邊剝邊有濃濃的粽葉香飄出來;熱度超高的糯米糕捧在手裡帶著水氣的油分已不知不覺中透出塑膠袋來,弄得整個手掌都有些油滋滋的;糯米稍稍有些粘連的感覺,離開不滿油分的粽葉就極容易變形粘連住,咬一口卻是完全相反的口感,一點不粘牙,Q彈之中有近似臺灣芋丸一樣的煙韌好嚼的口感,粽葉香完全滲入帶著米香的糯米中;自己買的是花生芝麻餡的口味,餡料則是同樣出色;看得到粒粒白芝麻以及花生碎粒,餡料豐富,花生與糖粒都是切得大顆粒的狀態,吃的時候咬的到粒粒花生以及甜蜜糖粒,濕潤的餡料有著濃郁的花生與芝麻的香氣,甜度算是極高的。
簡簡單單兩件糕品,總價不過八九蚊而已,吃下卻已讓人既滿足口腹之欲又滿足心理上對美食的“貪婪”!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