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3-05-02
513 浏览
月頭返回這一帶開工, 感覺有點陌生。幾個月不見, 處理安排都有所改變, 不過我知道這只是一時未習慣得了, 沒有不好。一日, 步下街頭, 收到宣傳單張, 說附近的那家開業不太久的川滬菜餐廳推出午市套餐, 於是便來了解一下。門面裝潢不錯, 高透明落地玻璃, 甚有格調。感覺是走一點中高檔的時尚新派中菜, 偶爾路過也想試試, 不過得一個人又不能吃多少, 結果放棄了。這次有些一人簡便午市, 當然求之不得吧!! 餐廳推出三個主要套餐, 基本上是由一個小碟的菜式加上擔擔麵或粉絲。對我這個傳統心理既定的人來說, 我絕不會選擇粉絲, 因一如既往都是配搭麵的。就如魚旦都是配河粉, 雲吞要配麵一樣, 感覺總是這樣的。而另外三個菜之中, 我就選擇了口水雞。擔擔麵早一步上桌, 一眼望顏色算是可以, 不過花生麻醬略有不足。可是感覺最奇怪的都是這條放在一旁的菜, 有點格格不入。其實我覺得有些粉麵本來傳統就沒有蔬菜在內, 餐廳加上去就有點畫蛇添足。擔擔湯身稀得輕薄, 雖然有少少辣度與蝦米等乾貨鮮味, 但除此之外, 一點麻醬花生的圓滑香濃等重口感都沒有。在麵的表面只灑上了一點花生與炸乾的肉燥, 不脆口, 亦不惹味。麵線
綜觀餐廳表現與水平, 實屬很一般, 食物質素仍有很多進步空間。而一邊吃飯一邊聽到員工們交頭接耳, 細語喁喁的討論各樣事情, 感覺似乎欠集中力。另外, 由於小碟菜式只聊聊數件, 所以餐廳更應留意雞件部分的配搭, 以免有餸頭餸尾作午市之嫌。再者, 其實餐廳可考慮推出擔擔麵加兩至三小碟的套餐, 只需將麵中的菜拿出, 加上數棵獨立上碟; 另加一個冷盤, 如烤麩, 拍黃瓜, 海蜇頭或脆鱔等, 相信仍可賣高五蚊而令感覺增值抵食一點。有時在旺區貴租地帶, 價錢低而將貨就價未必是經營重點; 反而多花工夫在配搭與食物質素上, 還可更具競爭力。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