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1-08-21
84 浏览
八月中(晴朗)位於中環的文華東方酒店,在我心目中一直地位特殊,雖然我對它的情感有點複雜:開心時刻會想起文華餅店,那裡的西餅確實是香港最好的,我剛剛的生日就是以這裡的出品來慶祝;想來個懶洋洋的下午,會想起快船廊的下午茶套餐;但到每年的愚人節,這間酒店都會蒙上一抹哀傷,因為這裡也是一代巨星張國榮先生,一位我非常喜愛的歌手,一躍而下結束自己一生的地方.生死哀樂共冶一爐,也為這所歷史悠久,曾接待不少中外貴賓的酒店添上一抹傳奇色彩.雖然如此,這裡走的傳統英倫路線,沉實裝潢散發著的氣派,也是文華東方酒店那麼吸引我的原因:步進酒店大堂,時鐘像是停留了在一去不返的港英年代,點點滴滴都在提醒人們有關英國的一切,包括其政治,人文,生活方式,如何在港曾經享有著特殊地位...話說回來,文華東方酒店的幾所餐廳都非常精緻,我一直希望能嘗嘗其他餐廳,但其消費門檻之高,令我等窮學生只得望門輕嘆.所以這次被獲邀到文華廳共晉午餐,我是真的感到既榮幸又興奮!這天拖著元氣大傷的身體,與幾位相識的食友會合後,就來到位於酒店25樓的文華廳, 同層的還有Pierre和M Bar. 酒店的公關C小姐特意為我們安排了坐在文華廳唯一的包
位於中環的文華東方酒店,在我心目中一直地位特殊,雖然我對它的情感有點複雜:開心時刻會想起文華餅店,那裡的西餅確實是香港最好的,我剛剛的生日就是以這裡的出品來慶祝;想來個懶洋洋的下午,會想起快船廊的下午茶套餐;但到每年的愚人節,這間酒店都會蒙上一抹哀傷,因為這裡也是一代巨星張國榮先生,一位我非常喜愛的歌手,一躍而下結束自己一生的地方.
生死哀樂共冶一爐,也為這所歷史悠久,曾接待不少中外貴賓的酒店添上一抹傳奇色彩.
雖然如此,這裡走的傳統英倫路線,沉實裝潢散發著的氣派,也是文華東方酒店那麼吸引我的原因:步進酒店大堂,時鐘像是停留了在一去不返的港英年代,點點滴滴都在提醒人們有關英國的一切,包括其政治,人文,生活方式,如何在港曾經享有著特殊地位...
話說回來,文華東方酒店的幾所餐廳都非常精緻,我一直希望能嘗嘗其他餐廳,但其消費門檻之高,令我等窮學生只得望門輕嘆.所以這次被獲邀到文華廳共晉午餐,我是真的感到既榮幸又興奮!
這天拖著元氣大傷的身體,與幾位相識的食友會合後,就來到位於酒店25樓的文華廳, 同層的還有Pierre和M Bar. 酒店的公關C小姐特意為我們安排了坐在文華廳唯一的包廂房間,讓我們能夠享受更高的私隱度,共享精心準備的午餐,在此要再多謝有關方面的悉心安排!房間以紅褐色為主調,掛著的幾個紅色大燈籠,頓時令我想起張藝謀導演的名作。
這裡雖然是中菜廳,但也採用了西餐的上餐次序和安排,預先將各道菜分成一人分量;在餐前也送上Amuse bouche,以收醒胃之效.
之後是三款精美的點心.個人一直認為最能夠體現粵菜精妙之處的,正是點心.單憑一雙巧手,如何將材料糅成漂亮又好吃的餃,飽,糕,要求極高的手藝和創意.文華廳有劉師傅專門負責點心,所以質素之高是無可置異的.
這天嘗到的是羊肚菌野菌餃、黑椒牛柳酥、金盞藏寶玉,用漂亮的白色瓷碟和蒸籠盛載,那蒸籠除了好看,也有助保溫,絕不是空漂亮的花瓶而已.
聽說餐廳從前採用和牛柳粒而非澳州牛柳,其實個人覺得和牛只是矜貴在其雪花脂而非肉味,如果用來做牛柳酥將會令牛肉味減半,本來乾身的酥粒也變得濕膩,成本上升但質素未必伴隨,吃力不討好.現在這樣更加合適!
最近都得瘋狂工作,沒空回家吃飯良久,這碗甜味的豆花湯水正正一解我思家之愁..啜喝著那看來平凡的雞肉豆花,竟令我百般滋味在心頭,海鮮和矜貴的燕窩頓時變得不再重要.要是哪天能夠携同家人再臨文華廳,和他們分享這味燕窩海鮮雞豆花,將會是多麼美妙!
切成丁角的豬柳肉質軟稔多汁,黑醋汁包住的外皮只是微脆,味道酸咪咪的有咕嚕肉的影子,也平衡了肉的膩滯;滲透著桂花清香的漬製香梨更是清甜,擔當了平衡味道的作用.只是豬柳的溫度有點溫吞,如果能夠更熱,以及那薄薄的黑醋表皮如果更脆口,整體感覺會更好.
攙上少許酒店自製的xo醬,鮮香撲鼻,令米線入口更加渾圓惹味,一絕!
在香港隨便找間甜品屋又或者餅店,都能找到他們的蹤影,但正如李師傅所講,最簡單的經典港式品反而最難做得好,但也最能撫慰人心,吃得叫人心情舒暢.
先拿起一口大小的酥皮蛋撻,酥皮輕輕的不油膩,輕輕一咬過為數幾十摺的酥皮,爽脆的’咔擦’一聲過後的是滿嘴酥香,以及那既滑又香的濃郁蛋甜,各方面都拿捏得非常準確.
而那賣相好像普通的紅豆沙,更是令人眼前一亮-質感遠比平凡的杰身,也是百分百的呈起砂狀,不像普通的會豆還豆水還水-李師傅解釋這是因為他們把煲過的紅豆皮先拿起,磨碎,隔渣,再放回甜湯中煲,直至甜湯完全起砂.這其當中牽涉的心機和步驟很多,但紅豆沙也因此非常滋味,沉實的豆甜中輕輕滲出陳皮甘香,餘韻滿嘴得令人心醉,絕對是我喝過當中最好的!
吃著令人回味的甜品,文華廳的主廚李文星師傅特意過來和我們見面.李師傅遠比我想像中年輕,卻已有幾十年入廚經驗,出品水準絕對有保証.和李師傅交流了一會,除了感覺到他對客人的滿腔熱誠,也令我對中菜方面的知識有所增進.
再一次多謝酒店方面的安排,令我可以一圓心願,在文華廳渡過一個輕鬆又愉快的下午.謝謝.
未知下次再訪會是何年何日,但我深信如果有幸重來,幾款精緻點心,雞肉豆花,以及令我至今難忘的紅豆沙,定必會再在我那食桌上出現..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