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5-03-10
941 浏览
繼『拉麵狂潮』吹完後,看來沾麵潮流又殺到香港。其實本人早已吃過『富士山55』 的沾麵,但見銅鑼灣、紅磡都有新沾麵店開張,便建議友人一同試吃。沾麵真中,店子挺大,廣闊的堂座,中間 又有些搭桌,坐那些搭桌位其實有點尷 尬,所以通常坐的都是單人匹馬。吾等先 坐在進門第一張桌子,但很多顧客進出都 不會為門口客人著想,不把門關好,大風 呼呼的吹、涼意襲來,結果見有旁邊客人 離座,便要求搬位,店員亦友善相助。店內有大玻璃看到製麵工具,但晚上來看 不到有人在店內製麵,不知是否店方自行 在店內製麵。有小中大的麵條份量挑選,吃太多會滯,叫了200克,端來又不覺太多, 一盤麵條,配上兩邊所謂溏心蛋。不算等太久,五分鐘左右,便逐一端來沾 麵。 那汁不算太熱,空口喝不算咸得要命,反而酸味較強。汁中有不少筍條,但我不吃的;還有少許豬腩肉,幾層肉,肥瘦相間,小小的,不太肥膩。彈牙的麵條,一端起看,果然是挺粗,但 又未有店員所說『如烏冬一樣粗』。比烏冬幼,比幼拉麵粗,我想太約是『油麵的粗幼度』吧。麵條沾一沾汁,果然上汁能力上佳,好像麵條四周都能沾到湯汁,麵條吃 落相當彈牙,彈牙得來又帶點蛋香、麵粉香。麵條可選熱麵/
沾麵真中,店子挺大,廣闊的堂座,中間 又有些搭桌,坐那些搭桌位其實有點尷 尬,所以通常坐的都是單人匹馬。吾等先 坐在進門第一張桌子,但很多顧客進出都 不會為門口客人著想,不把門關好,大風 呼呼的吹、涼意襲來,結果見有旁邊客人 離座,便要求搬位,店員亦友善相助。
店內有大玻璃看到製麵工具,但晚上來看 不到有人在店內製麵,不知是否店方自行 在店內製麵。
有小中大的麵條份量挑選,吃太多會滯,叫了200克,端來又不覺太多, 一盤麵條,配上兩邊所謂溏心蛋。
不算等太久,五分鐘左右,便逐一端來沾 麵。 那汁不算太熱,空口喝不算咸得要命,反而酸味較強。汁中有不少筍條,但我不吃的;還有少許豬腩肉,幾層肉,肥瘦相間,小小的,不太肥膩。
彈牙的麵條,一端起看,果然是挺粗,但 又未有店員所說『如烏冬一樣粗』。比烏冬幼,比幼拉麵粗,我想太約是『油麵的粗幼度』吧。
麵條沾一沾汁,果然上汁能力上佳,好像麵條四周都能沾到湯汁,麵條吃 落相當彈牙,彈牙得來又帶點蛋香、麵粉香。
麵條可選熱麵/冷麵,但秋冬季應該不太多人吃冷的吧,天氣冷再吃一肚子冷東 西,容易不適。我還是選熱麵,但想想, 夏天熱季吃冷麵,可能更彈牙!
有兩隻蛋的味玉沾麵,好像貴$10,得來 卻是過熟的溏心蛋,有部分位置已熟透凝 固了,質素欠佳。其實,收$10一隻溏心 蛋不是問題,質素差就嚴重影響聲譽,試想,元朗某些日式/西日茶餐廳的溏心蛋也做得比此沾麵店好,成何體統?
海老味玉沾麵,海老足有四至六隻,大大 隻又爽又厚肉。友人叫了淡湯,湯汁明顯不夠香濃,可惜,只感覺到淡淡的蝦殼湯味,而且像冷得較快。
即使後來有點飽,還是不想浪費美味的麵 條。這沾麵彈力的更是絕無僅有,所以後來友人吃不盡的麵條,我都慢慢地吃了。再嚐嚐不點汁,光吃麵條,那麵粉味,包著少許油粉在外圍般,又香又彈牙,一流。
後來當然亦嚐嚐加湯後的不同,店員像火鍋加湯般,以熱壺倒些熱湯到汁中。當天十多度,天氣不太暖和,濃汁不一會 便放涼了,但倒湯進汁內,濃汁立即成為 較熱但較淡的湯,但由於加熱了,反而令 海光淡湯變得美味,但就沒有再怎麼加飯 煮成泡飯了。
麥茶源源不絕,員工不時會過來添加麥 茶,態度友善而樂力。在店內,員工也只是等到臨關店要埋數, 才催我們先結了賬,其餘時間並無催促/暗示吾等離開,挺好。環境較遜的就是椅子,沒靠背,又沒有怎麼放東西的地方, 坐得不太舒適,多人時又不知東西該放哪裏。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