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0-07-31
27 浏览
小時候在北京,最喜愛的餐廳就是莫斯科餐廳,除了喜歡俄國菜式中的紅菜湯、悶罐牛尾、甚至烤麵包,也因為他們家賣樹根蛋糕,畢竟那時候可沒有這麼多糕點店。香港的俄國餐廳好像只有Balalaika和Ivan the Kodak,前者試過不下五次,後者卻是第一次嘗試。平日的午市是Salad buffet形式,沙律有十種,大多偏於清淡,其實印象中來自東歐的沙律都是比較多醬的,但這裡可能照顧香港人口味了吧,只有一款比較濃,其他都很輕怡。比較好味的有甘荀沙律(清脆爽口,帶一點微甜)、椰菜絲沙律(奶香醬落得適中,香口卻不至於覺得膩,還帶著些許醒胃的醋酸)、罐頭小蘑菇(有點東北菜的感覺,甜咸交集,帶點豆豉的香味);而至於其他幾款就太平凡了,自己在家裡也調得出來那味兒。兩款湯(蘑菇湯&排骨湯)都很不好喝,沒有蘑菇/豬肉香,淡茂茂的只有咸味,完全是糊弄事兒的…Buffet配的餐湯不滿意,就令叫了紅菜湯,感受到店家的誠意,基本上是純紅菜頭做的了,剁成細細的絲,令紅菜頭的甜香盡情揮灑;但TC嫌棄肉味不夠,我也認同…少了牛肉的肉香,同時蕃茄味也不足,喝起來感覺是第一啖驚艷,喝多幾啖就覺得無癮了,我們都還是更愛bala
香港的俄國餐廳好像只有Balalaika和Ivan the Kodak,前者試過不下五次,後者卻是第一次嘗試。平日的午市是Salad buffet形式,沙律有十種,大多偏於清淡,其實印象中來自東歐的沙律都是比較多醬的,但這裡可能照顧香港人口味了吧,只有一款比較濃,其他都很輕怡。比較好味的有甘荀沙律(清脆爽口,帶一點微甜)、椰菜絲沙律(奶香醬落得適中,香口卻不至於覺得膩,還帶著些許醒胃的醋酸)、罐頭小蘑菇(有點東北菜的感覺,甜咸交集,帶點豆豉的香味);而至於其他幾款就太平凡了,自己在家裡也調得出來那味兒。
兩款湯(蘑菇湯&排骨湯)都很不好喝,沒有蘑菇/豬肉香,淡茂茂的只有咸味,完全是糊弄事兒的…
Buffet配的餐湯不滿意,就令叫了紅菜湯,感受到店家的誠意,基本上是純紅菜頭做的了,剁成細細的絲,令紅菜頭的甜香盡情揮灑;但TC嫌棄肉味不夠,我也認同…少了牛肉的肉香,同時蕃茄味也不足,喝起來感覺是第一啖驚艷,喝多幾啖就覺得無癮了,我們都還是更愛balalaika的紅菜湯。
見lunch menu的主菜都太『粗獷大條』,就加點了廣受好評的白酒芝士焗牛脷盅。這道菜是由俄國烤餅做『蓋兒』,然後把烤餅蓋取出來放在一旁,可以用餅蘸白酒芝士汁來吃。烤餅本身熱騰騰香噴噴又酥脆,再配上濃郁的白汁,注意力都要轉移到餅那裡去了。然而牛脷盅卻更出色,小小一罐,竟藏了很多塊牛脷,還落了濃濃的芝士,唯白酒味比較淡,只能勉強吃出一點點。最驚喜的是牛脷的質感,有的燉得熟腍軟身、入口即散,有的部位則彈牙又嚼頭,給予食客兩種截然不同的享受。
跟set的主菜選了俄式炆羊肉,很大碟!羊肉肥瘦相間,肥肉成份比一般餐廳的出品都要多,羶味也很重,不過要是不喜歡羊肉羶就別點這個了。我倆都是愛肥和羶的,所以覺得寧舍美味。主食選了smashed potatoes,乍一看還以為是黃油米飯,結果卻是剁得爛如泥、細膩又有粒粒口感的薯茸。
至於甜品,因salad bar提供蘋果玉桂小蛋糕和生果(橙&蘋果),我們就沒有單叫甜點,幸好沒叫,這蛋糕又幹又硬,玉桂味又重,真的很難吃,我倆很勉強的吃下大半件最後也放棄了。
臨出門又去藏vodka的冰窖參觀了一下,穿上皮草也還是凍到…印象中vodka好像有四十度的,還是不喝的好。
要是讓我在這裡與Balalaika之間選,我還是會選味道更正路的Balalaika,不過有機會還是想試下這裡的其他主菜。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