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間米芝蓮食店原位於禮頓道,因鋪租翻3倍而搬至現址。舊店我未去過,而以我對其他印尼餐廳的印象,總覺得都是殘破老套。今天才發現其實大鄉里的是我。1968這間中環樓上鋪,裝修寬敞舒適,跟同區許多意、法餐廳氣氛無異,在場也的確有很多外籍顧客,摸摸杯底吃些小食,感覺挺不錯。

星期四晚,這兒也十分旺場,要不是來的時間尚早,沒有booking的我們也未必有位。

drink menu 平均約$50-60一杯酒精或非酒精,食物則約在$80-$120前後,食物份量也算慷慨的。以這地段這環境這質素的食物來說,一點都不貴。
等朋友的時候先叫了飲品。我想我真的太久沒吃過印尼菜,看到「珍多冰」這名字竟就即時喚起我的童年回憶

測試結果非常驚喜!賣相已挺不錯了,層次分明,兩片薄荷葉在沙冰上,簡單精繳。椰奶香滑,而且甜度剛好,飲到最後也沒有因為被冰沖淡味道,只是綠豆粉條味道較淡,但跟椰奶是很配的。

一份小吃蝦餅三大件,六個人分吃剛剛好。蝦膠彈牙,香脆鮮美,佐酒一流。
伴碟的沙拉菜也很新鮮。事實上它們每碟菜式都伴有很多新鮮的沙拉菜/西蘭花,清新健康,毫不吝嗇,這是我十分欣賞的地方。

點了幾款,相比其他菜色,這個比較普通,但仍是超高水準之作。個人最喜歡還是雞肉串,肉質彈牙,醬汁惹味,正!
另一份小吃,看名字像很普通,樣子也沒很特別,放入口中卻很有驚喜。就像煎炸過而凝結了的栗米忌廉湯一樣,外面香脆,裡面卻是creamy的軟,還有粒粒栗米,是吃過最有趣的栗米餅。

據說印尼菜首重醬汁,而1968另一令我喜愛的地方就是,儘管餐牌上盡是濃烈醬汁類南亞菜式,在我們這些門外漢看來都是啡色濃稠的醬,但吃入口,每款菜色醬料的調味的確都不一樣,而一樣滋味。
巴東牛肉是他們的signature dish,牛肉炆了四五個小時,軟腍入味,啡色的醬汁味道刺激,但不油膩,是會吃到笑的一個dish。

跟巴東牛肉看上很像,但醬料味道不同,一定要二選一的話我會覺得這個醬汁味道更好。唯牛脷炆得有點太腍,咬下去少了一份韌勁,喜歡軟綿綿肉質的朋友可能會很喜歡。

1
賣相很可愛,黃羌飯像戴了一頂很高的葉子圓錐帽。飯有淡淡香味,軟硬恰當。不過吃過一輪濃味菜式後便很難試出其真味。
從未吃過如此好吃的倉魚!!!!
從未吃過如此好吃的倉魚!!!!
從未吃過如此好吃的倉魚!!!!
也許大家以為我傻了,同一句話說三次。但這道菜是十分少數吃得令我感動,而且讓我持續心情愉快一整天的食物。平時吃倉魚都覺得是便宜貨,沒很特別。但這條燒倉魚真的好食到傻。抱歉沒有照片,因為還沒來得及拍張較清晰的照片(餐廳燈光太昏暗),魚已被大家五馬分屍

相對其主菜,這兒的甜品較為遜色。最不濟是上海冰,刨冰配粉紅色糖漿加罐頭水果,沒甚看頭。香蕉椰汁糕較好,滑嘟嘟的椰汁糕包著甜絲絲香蕉蓉,但就欠一點化學作用。

這個是中規中矩的甜品,賣相佳,香蕉也炸得很好,炸物配雪糕是沒有不好吃的理由,不過雪糕是一般貨色,也許是我期望太高,因此有點失望。
這晚晚飯吃得很高興。真的從沒想過印尼菜原來可以如此豐盛精緻。食物以外,如許多人所講,三位太子爺的確幾靚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