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7
等级4
台式珍珠奶茶店的熱潮﹐經已到了一個氾濫的地步﹐帶起這個熱潮的旺角更是一個重災區﹐由原先的登打士街的「輕鬆飲」vs「貢茶」﹐轉戰至太子那邊「Tea 壹 Tea」vs「小巨蛋」vs「in 茶」vs「大玩」﹐最新一輪激戰則發生在亞皆老街。先是「Happy Lemon」進佔皆旺商場街角﹐繼而到「貢茶」進駐西洋菜街交界﹐後來更引來一大批來分一杯羹的羊群﹐包括只隔一條彌敦道的「渴」﹑取代「水果球」原址的「冰太郎」﹑與「渴」毗鄰的「鮮茶店」﹑還有先達商場地下的「喫茶店」。其實「喫茶店」在選址方面﹐理應是眾多對手中最優勝的﹐開設在以售賣手提電話為主的先達商場地下﹐是人流極高的地方﹐奈何到訪時卻不見任何顧客﹐或許路過此處的人都是趕時間吧﹖經過店舖前面﹐只見四個穿黃色衣服的女店員在各有各忙﹐卻沒有好像其他珍珠奶茶店般﹐至少會有一位店員在門面作招徠﹐相信也是其中一個沒有顧客的原因吧﹖既然有新的店舖﹐即管也試一試﹐於是便走近門面﹐此時﹐站在最前的一位店員才發現我這位顧客...... 和其他店舖一樣﹐首次光顧﹐當然是從「基本步」- 珍珠奶茶 開始。一貫地叫了「少冰」﹐付錢後﹐感覺到身邊的人群穿梭﹐自己好像甚為「
更多
台式珍珠奶茶店的熱潮﹐經已到了一個氾濫的地步﹐帶起這個熱潮的旺角更是一個重災區﹐由原先的登打士街的「輕鬆飲」vs「貢茶」﹐轉戰至太子那邊「Tea 壹 Tea」vs「小巨蛋」vs「in 茶」vs「大玩」﹐最新一輪激戰則發生在亞皆老街。

先是「Happy Lemon」進佔皆旺商場街角﹐繼而到「貢茶」進駐西洋菜街交界﹐後來更引來一大批來分一杯羹的羊群﹐包括只隔一條彌敦道的「渴」﹑取代「水果球」原址的「冰太郎」﹑與「渴」毗鄰的「鮮茶店」﹑還有先達商場地下的「喫茶店」。

其實「喫茶店」在選址方面﹐理應是眾多對手中最優勝的﹐開設在以售賣手提電話為主的先達商場地下﹐是人流極高的地方﹐奈何到訪時卻不見任何顧客﹐或許路過此處的人都是趕時間吧﹖

經過店舖前面﹐只見四個穿黃色衣服的女店員在各有各忙﹐卻沒有好像其他珍珠奶茶店般﹐至少會有一位店員在門面作招徠﹐相信也是其中一個沒有顧客的原因吧﹖

既然有新的店舖﹐即管也試一試﹐於是便走近門面﹐此時﹐站在最前的一位店員才發現我這位顧客......


和其他店舖一樣﹐首次光顧﹐當然是從「基本步」- 珍珠奶茶 開始。一貫地叫了「少冰」﹐付錢後﹐感覺到身邊的人群穿梭﹐自己好像甚為「阻街」﹐於是便走到近馬路欄杆那邊等候。此時﹐突然間聽到剛在收錢的店員用極大的聲線叫了一聲﹕「少冰﹗﹗﹗」聲線大到幾乎連對面街的人也聽到﹐但店舖內只有極狹窄的空間﹐四位店員的距離只隔一兩個身位左右﹐又何須這麼大聲呢﹖是否身在 MK 便要當「港女」麼﹖實在有趕客之嫌﹐至少把我這位當時唯一的顧客嚇了一跳。


等了一會兒﹐飲品便到手。外觀上看來不俗﹐奶茶有應有的茶色﹐冰是「少冰」的份量﹐珍珠份量也適中。在充滿期望之下喝一口﹐感覺極之無奈﹐腦中即是浮現四個大字
...... 大家不要亂猜﹐我想說的是「糖水一杯」這四個字﹐茶味欠奉﹐甜味卻是一般珍珠奶茶「全甜」的雙倍﹐唯一可取的是珍珠 Q 度適中。

在完全沒有任何理由給我再去喝第二口的情況下﹐我毫不猶豫把整杯珍珠奶茶掉進垃圾筒中。


這個情況令我想起「in 茶」和「茉茶物語」這兩家地獄店﹐現在更有「喫茶店」加入這個地獄行列﹐加上在同一商場的另一街角還有家即將開業的「茶研社」﹐在競爭那麼激烈的戰況下﹐相信「喫茶店」離面臨被淘汰的日子不遠了。
沒有顧客﹐但四位店員都好像很忙似的。
17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糖水一杯
31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買六送一又有何用?
21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喝了一口便把整杯掉進垃圾筒中
19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以上食记乃用户个人意见 , 并不代表OpenRice之观点。)
张贴
评分
味道
环境
服务
卫生
抵食
用餐日期
2009-08-15
人均消费
$10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