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09-02-07
8 浏览
最近開始發現, 街坊價的泰菜有點似7-11, 舊區幾乎梗有間係左近, 而且風味絲毫不遜於群英雲集的九龍城. 是晚與友二人在荃新天地購物畢, 本來想就地坐低祭祭五臟廟, 上海婆婆排長龍, 和樂意粉屋友二人懷負面印象, MOS吃得太多, 翠園桃園太貴, 其餘的實在無法令人拿出勇氣來. 於是提起萬亞對面的笑臉泰菜, 彼此皆認同網友可靠, 隨即動身趕至. 九時近半已是消夜時段, 小店門外六桌居然全滿, 12度的北風呼呼地吹, 幾乎每桌皆有明爐煮魚. 正擔心咱要圍爐取暖之際, 小哥大手一招, 三位請進, 一顆心方得安落. 小店裝修簡便, 貼牆的除了出品圖片和招牌菜名價錢外, 還有泰文菜名, 認真照顧鄉里. LCD大電視更是泰文歌舞卡拉OK. 雖然聽不懂, 但輕歌妙韻總比什麼"豬肝補氣"來得好, 否則菜再好我也會倒胃. 餐牌從簡, 直截了當來個密鋪平面. 細密的菜名完完全全覆蓋著餐牌上每一吋空間. 原來小店採用號碼入單, 故每一道菜都必須有編碼, 看倌不嫌其煩, 燒豬頸肉就得找出來, 否則落單呀姐亦愛莫能助. 思前想後, 集思廣益, 每人兩道, 吃個不亦樂乎.蝦醬炒通菜魷魚先上. 原來只想要炒通菜
小店裝修簡便, 貼牆的除了出品圖片和招牌菜名價錢外, 還有泰文菜名, 認真照顧鄉里. LCD大電視更是泰文歌舞卡拉OK. 雖然聽不懂, 但輕歌妙韻總比什麼"豬肝補氣"來得好, 否則菜再好我也會倒胃. 餐牌從簡, 直截了當來個密鋪平面. 細密的菜名完完全全覆蓋著餐牌上每一吋空間. 原來小店採用號碼入單, 故每一道菜都必須有編碼, 看倌不嫌其煩, 燒豬頸肉就得找出來, 否則落單呀姐亦愛莫能助.
思前想後, 集思廣益, 每人兩道, 吃個不亦樂乎.
蝦醬炒通菜魷魚先上. 原來只想要炒通菜, 見加魷魚只差七蚊, 即管增值看看. 蝦醬味香濃, 通菜爽脆鮮嫩, 過頭關. 魷魚也是新鮮彈牙, 但剛好三小塊, 件頭計似乎太貴了.
友人X原來想點香茅拼盤, 查詢後方知那是豬頸肉雞翼之流, 反而差十五蚊的拼盤是一般的泰式拼盤. 蝦餅魚餅春卷雞串燒各二, 上台時已切半, 四人分食也可以. 蝦餅魚餅不見出色但做得紮實, 不出岔子已可以了. 春卷是素春卷, 疑似放久了再翻熱之作. 饀料稍乾但外皮香脆, 沾醬吃仍是可以. 雞肉串外觀略欠水份, 但咬開不至乾巴巴, 僅僅合格. 出色處是除了紅色的甜酸醬外, 尚有黃澄澄的蜜糖醬, 用以提味更勝前者, 結果甜酸醬無人理. 此道味道最尋常, 但六十八蚊有八件燒炸物, 平均不到九蚊件, 算可以了.
再來一個生蝦刺身, 友人X大病初癒, 本來不應犯險, 不過六十蚊八隻的確抵到唔食對唔住自己. 冰鎮透徹的鮮脆蝦肉夾生蒜沾指天椒醬, 如此爽快的味道令人難忘. 間場一碟濕炒牛河, 不過不失, 填填肚可矣. 又一個主打黃咖喱羊腩煲, 餐牌上還有一個泰式羊腩煲, 問呀姐即用南乳炆也, 豈不是港式? 呀姐謂都係一樣者. 泰菜館還是試咖喱對路. 黃咖喱非常香, 僅友人W評語略甜, 但個人來說很喜歡. 羊腩件頭不多, 偏瘦但全部連皮上. 未算軟腍但不難咬開. 可惜還有一道燒魚未來, 否則此道配米飯一流.
桌上盤碟清掉, 壓陣的燒鰂魚上場. 腳掌大的鰂魚表面焦脆, 上面佈滿燒焦了的粗鹽. 先撕點魚皮試味, 雖然咸了點, 但脆香可口. 魚肉僅能離骨, 嫩滑且尚有肉汁, 火喉掌握到家之至. 背位滑兼無魚腥味, 反而魚腩不及背滑. 翻開魚腔發現香草一大束, 夾起塗抹剩下的半邊魚肉, 味道更香兼腥味全消. 緃近魚頭處見紅熟不透, 但為顧全整體美味, 只得犧牲小我了.
埋尾單前呀姐送上雪耳木瓜糖水下火, 攞張紙巾抹抹咀, 快快樂樂地完成這美味的晚餐.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