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09-03-29
40 浏览
由年初至今,這回已是第二次前往大酒店了,是次與一班同事一起悼念某同事的亡母,氣氛好不愁雲慘霧。離開大酒店後,各人已各散東西,為了令自己回復舒暢的心情,最佳的方法是吃點東西吧! 在大酒店悼念的同時,可能未能完全投入精神悲傷,腦海中老是想著擔擔麵,很是覺得對同事亡母的不敬。 離去後,徒步往附近找有擔擔麵供應的食店。川菜不知何時已成了紅磡的標記,很久沒有吃過擔擔麵了,擇日不如撞日,既然身在黃埔,便選擇馳名擔擔麵的詠藜園吧! 這晚等位的場面有幸未能看見,當然找到個靠牆單邊四方檯便坐下來,貪其夠寬闊。坐下來後便隨即向侍應點了以下五道菜色: 擔擔麵(大辣及不辣)($18x2):沒有翡翠拉麵小籠包的酸辣味道,那是一種以麻醬為主的湯底,並附加蝦米碎、花生碎、辣油、肉碎及葱花而成的一碗大辣擔擔麵。排列得完整的擔擔麵條半浮半沉在湯面上,可能有些人會喜歡弄散麵條然後沉放於湯底內。但當麵條浸得過久便會發脹而變得較稔身,所以當侍應把擔擔麵放在我跟前時,即已最快的速度將沉底的花生蝦米肉碎輕輕淋上麵條上,好讓麵條還未變稔之前快速吃完。麵條質感並不是爽口的,但卻很滑口; 麻醬湯底頗濃杰; 蝦米碎及肉碎剁得很細碎,但略
在大酒店悼念的同時,可能未能完全投入精神悲傷,腦海中老是想著擔擔麵,很是覺得對同事亡母的不敬。 離去後,徒步往附近找有擔擔麵供應的食店。川菜不知何時已成了紅磡的標記,很久沒有吃過擔擔麵了,擇日不如撞日,既然身在黃埔,便選擇馳名擔擔麵的詠藜園吧!
這晚等位的場面有幸未能看見,當然找到個靠牆單邊四方檯便坐下來,貪其夠寬闊。坐下來後便隨即向侍應點了以下五道菜色:
擔擔麵(大辣及不辣)($18x2):沒有翡翠拉麵小籠包的酸辣味道,那是一種以麻醬為主的湯底,並附加蝦米碎、花生碎、辣油、肉碎及葱花而成的一碗大辣擔擔麵。排列得完整的擔擔麵條半浮半沉在湯面上,可能有些人會喜歡弄散麵條然後沉放於湯底內。但當麵條浸得過久便會發脹而變得較稔身,所以當侍應把擔擔麵放在我跟前時,即已最快的速度將沉底的花生蝦米肉碎輕輕淋上麵條上,好讓麵條還未變稔之前快速吃完。麵條質感並不是爽口的,但卻很滑口; 麻醬湯底頗濃杰; 蝦米碎及肉碎剁得很細碎,但略嫌辛辣程度還未達到理想的辣度,對我而然,這個大辣實屬"小兒科",是不該在川菜中出現的辣度。
金牌雲白肉($50):切得薄薄的瘦肉,肉邊連著些晶瑩的肥脂,瘦肉肉質軟熟鬆化。瘦肉與肥脂的比例是8:2。 從前很是欣賞這道調配出來的甜醬油,但如今吃出來的感覺與從前不盡相同。是次的秘製醬油比較稀及甜且帶點微辣,甜度是有點過了火,實在令到整道金牌菜大煞風景,失卻那股停不了口的衝動。
小籠飽($29):圖片已說明湯飽內的湯汁及餡料頗聚手,只因豬肉及湯汁同樣足料之原故,餡鮮之餘,湯汁亦飽滿。美中不足是小籠飽的飽皮略為厚身,稍大力點左右搖蕩,也不輕易爆開,摺口位亦沒那樣鮮明。
杭式炒饍絲($58): 所謂杭式炒饍絲亦即饍絲與大蔥、紅椒及蒜片同炒。這道菜極其油膩,大概上海蘇杭的炒饍絲大多如此。饍絲帶有少許腥味,並且不夠鮮爽彈牙,是整晚最不濟的菜色。
豆沙窩餅 ($22):整晚最為喜愛這道菜,盡管豆沙窩餅的餅皮全不酥脆,但豆沙蓉卻做得香甜細滑,紅豆蓉內滲出少許桂花的幽香,令這道傳統糕點變得不太傳統。
吃到肚子飽飽的時候,看見附近幾張枱子的食客點了冰鎮牛栢葉,心裡滿是問號。這道牛栢葉看來是白灼的,那明明是普通不過的內臟食物,到底有何吸引之處呢? 在尋找原因後,才知道這裡的牛栢葉原來是選用內蒙古並且空運到港,想必口感或味道有別於本地牛栢葉,還有幾道菜式如銀耳羹、酒醉鴨舌及豌豆糕也是我想吃的,可惜實在太飽,以容不下任何食物了,唯有等待下一次吧!
總括來說,是晚吃的每道菜,仍有改善的空間。很久以前曾在午飯過後時段,見過店主坐在我的隔鄰與幾位伙記一起試菜並詢問其意見,由此推斷,相信她也是個樂意接納食客意見的人,期望是次的意見能上達店主。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