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1-03-27
118 浏览
見到兩位相識的食友,為當年吃過的平民鐵板扒餐回味及寫評之後,我也湊湊熱鬧,再去「戴嘉洛」一次,期望懷緬當年的味道,也不奢望有上佳水準,反正也只是港式的豉油西餐產物,可惜的是,三個人之中,我是最為失敗的一個。但看下去之前,還是先聽個故事吧!想當年香港經濟最差的時期,誤投庸主之下,平均每天工作超過十二小時,卻逗得低於六千元的薪金,在錢包「乾塘」之下,能夠使用的金錢著實不多,在條件有限之下,這連鎖快餐的鐵板扒餐,確是一個「不錯」之選,幾十塊之下,餐湯、主菜、餐飲以致甜品全部俱全。心知肚明這價錢是甚麼的一回事,但平心而論,在有限成本之下,算是造出「應有」的味道,在我而言已不算難吃,亦曾在另一網上平台發佈關於這扒餐的觀感,後來引發的網上風波,今天也不想責怪誰人,只能說句「快活不識窮滋味」。今天來說,勉強算是「脫貧」,四十餘元的扒餐,規格上已遜於當年,只得主菜、餐湯和炒飯,除沒有甜品之外,想要飲品的話,煩請加錢,也因為一些原因,這杯價值十三塊的凍飲,還是需要點選的,總共承惠五十七元,足夠去個「茶記」了。以前就算人家說到怎樣差,也總會有一大塊牛扒放在鐵板上,上面還會鋪上一塊牛油......今天一看之
但看下去之前,還是先聽個故事吧!想當年香港經濟最差的時期,誤投庸主之下,平均每天工作超過十二小時,卻逗得低於六千元的薪金,在錢包「乾塘」之下,能夠使用的金錢著實不多,在條件有限之下,這連鎖快餐的鐵板扒餐,確是一個「不錯」之選,幾十塊之下,餐湯、主菜、餐飲以致甜品全部俱全。
心知肚明這價錢是甚麼的一回事,但平心而論,在有限成本之下,算是造出「應有」的味道,在我而言已不算難吃,亦曾在另一網上平台發佈關於這扒餐的觀感,後來引發的網上風波,今天也不想責怪誰人,只能說句「快活不識窮滋味」。
綜觀全餐,除了用上「每況愈下」之外,也找不到更貼切的形容詞了。是我的要求高了,還是集團的大幅退步,或是受經營成本的壓力?! 正值這集團將重點放在另一短期系列,沒錯印象不俗,但這也不代表對以往產品「放慢手腳」,想當年沒錢之時,清貧生活下的小小回憶.......弄到如此田地,與其再由別有用心者去扺毀,倒不如由我親手粉碎好過;實在值得扺上一個黑面,希望下次會有一個較佳的印象.....正確的應是再給我一個理由,令我有意慾去品嚐這個扒餐。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