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0-03-31
769 浏览
食友在此樓上私房菜館搞了個飯局吃焗魚腸和盆菜。地方不算難找, 就在灣仔道口近電車路那邊, 位處的大廈樓下有個醒目水牌。行上 2 樓 (一樓是網吧), 千來二千呎的地方, 咱們 5 圍人馬已包了場。裝修並不富麗堂皇, 不過也掛了些書畫。跟食友們寒暄一番之際, 有勞搞手此時又忙著張羅菜色了...鮮角螺燉湯湯色清澈, 雞和螺的鮮香濃郁, 老火之作令身旁食友連連讚好。事前大家在議論家鄉釀豆角究竟是怎麼個樣子, 上桌後恍然大悟, 像一餅餅蚊香的賣相有點似曾相識, 原來去年在此 (http://www.openrice.com/restaurant/commentdetail.htm?commentid=2005463) 吃過了。這裡的是乾身的版本, 上面的肉餅特別香, 原來下了鹹魚在裡頭, 加辣椒油吃更佳。豆角青綠爽脆, 是一味精緻的傳統食制。羅定豆豉雞很家常菜的感覺, 鑊氣十足。來自南洋的食友見到「有汁撈飯」的菜色雙眼發光, 「畢」個不停; 豆豉已弄得細碎混於醬汁中, 惹味卻不會死鹹, 雞件和三色椒都成了配角啦 。薑汁炒蘭度作為間場的青菜算稱職, 甜得來沒有筋, 也見到一粒粒的薑米, 但那個粉
行上 2 樓 (一樓是網吧), 千來二千呎的地方, 咱們 5 圍人馬已包了場。裝修並不富麗堂皇, 不過也掛了些書畫。
跟食友們寒暄一番之際, 有勞搞手此時又忙著張羅菜色了...
鮮角螺燉湯湯色清澈, 雞和螺的鮮香濃郁, 老火之作令身旁食友連連讚好。
事前大家在議論家鄉釀豆角究竟是怎麼個樣子, 上桌後恍然大悟, 像一餅餅蚊香的賣相有點似曾相識, 原來去年在此 (http://www.openrice.com/restaurant/commentdetail.htm?commentid=2005463) 吃過了。這裡的是乾身的版本, 上面的肉餅特別香, 原來下了鹹魚在裡頭, 加辣椒油吃更佳。豆角青綠爽脆, 是一味精緻的傳統食制。
羅定豆豉雞很家常菜的感覺, 鑊氣十足。來自南洋的食友見到「有汁撈飯」的菜色雙眼發光, 「畢」個不停; 豆豉已弄得細碎混於醬汁中, 惹味卻不會死鹹, 雞件和三色椒都成了配角啦 。
薑汁炒蘭度作為間場的青菜算稱職, 甜得來沒有筋, 也見到一粒粒的薑米, 但那個粉芡就是黏了一點點。
釀鯪魚盆菜是這晚其中一個主角, 雖然現在天氣稍為回暖, 但盆菜出場時眾人仍是嘩聲四起的。盆菜的基本配料如雞、蝦、鴨掌、腩仔、枝竹、蓮藕、各式蔬菜等等都齊備, 這些我對之印象一般, 反而上頭那尾軟嫩香滑兼無骨的煎釀鯪魚就很好吃! 後來再另碟上了一尾, 又成了我頻頻下箸的目標。
鳳凰焗魚腸才是今晚領銜主演的, 陸陸續續竟然來了 3 大砵! 初時大家興致勃勃地拍照 (無奈我的相機不聽話, 又手震, 拍了很久搞到魚腸砵都縮水了大家才有得吃, 真的不好意思!), 剖開後就見魚腸層層疊疊在內, 但蛋的成份更高 (公子說一砵用上了 4 隻蛋!), 於是我竟以為吃西式蛋批 quiche 呢! 魚腸看得出是清理得幾乾淨的, 但吃第一砵的時候咬到一兩口有少少苦味; 到第二砵開始有進步, 不過蛋的部份仍是乾和老了一些, 最後那砵 (就是照片中那砵) 就好多了, 表面焗得金黃而火候今次也恰好, 只是大家連盡兩砵之後都得小休一下, 但之後還是都給全掃清!
上湯浸時菜看來是莧菜 (不知有沒有認錯), 纖維豐富, 食味清淡。
名門炒飯是用鮑汁炒的, 香氣撲鼻, 飯身乾爽, 只是已近全飽, 未能力戰全碗了。
甜品是桂花糕, 小件精裝, 清涼甜美, 加了杞子更有益。
是不錯的一頓, 不過只吃魚腸也飽到撐呢!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