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8
0
招牌菜
日本的居酒屋文化在1950年代开始,战后生活艰辛,日人以家庭式开办前舖后居模式的小食店,以卖酒维生,伴以串烧等小食 。日本的大男人喜到居酒屋遣兴,以应酬少为耻,所以居酒屋成行成市。和民集团创办人渡边美树开创居食屋,结合了居酒屋和餐厅,增添食物种类,吸纳女士,家庭和年青人光顾。和民把平价日本菜文化带来香港,已有16年。近年发展更年青化,大众化的和亭。食品多元化,寿司,拉面,刺身,天富罗,定食,丼,冷荞麦面,咖哩,甜品……都有,并有一定水准。较多人点选的是寿喜烧(日式煲仔菜/火锅)和锅烧(如牛肉乌冬);用了火炉上台,所以港人喜爱。我喜爱的海老天富罗丼,珍珠米香软,疏菜种类多至6种,炸得很好,有和民居食屋水平。2017年已革新餐牌。午餐加18元(晚市25元)可加小天富罗丼,有虾有疏菜,类似选择不少。宜加入白饭。平价追加这方面似吉豚屋,因吉豚屋食物种类少,我评级为和亭之下。加入韩国菜元素。有泡菜豚肉,五色石锅饭。饮品免费供应(下午茶餐,17:30后晚市除外),任饮任添,诚意胜于稻香。早餐较多人食烧鲑鱼,今早我冒险试点和风寿喜烧。须批评的有:1 饭太硬!店员只有2人,估计因人手不足,饭离开饭煲太久。2牛肉太咸,太老。根本不是寿喜烧,应由客人自己煮熟。3 宜有追加机制,如加紫菜饭(如牛角)。收条有QRCode意见反映表,我会填写。如像上海姥姥,免加一费用便好了。总括而言,午餐甚佳,反映日式管理完善。早餐则未被管理层看重,质素有待改善。,,
继续阅读
昨日同事请我食生日饭,提议去呢间食午餐。日本野荔枝角的选择又不多,价钱合理亦不多。这里午餐任饮,同事饮左三柸,好似好抵。我选择食寿喜烧(其实好多人叫58蚊牛肉㶽,又不算贵)。我们会再去。
继续阅读
因近来吃得多西餐厅,今晚选了在家附近以日式食物为主的食店吃晚餐,因是平日,不用等位,而这食店已改用了平板电脑落单,最后选了一个店长推荐的2人餐,有五款食物加饮品放题即任饮,有汽水、果汁、特色咖啡、绿茶和奶茶等等第一道菜上是凯撒沙律,沙律内加了些肉、碎包而菜也新鲜,大大地带起了我的胃口,第二个滑蛋猪柳,有点咸而味也不够香口,第三个是意大利风薄切鲑鱼,用了些洋葱作伴,无乜味,卖相虽好但入口无感觉,第四个是薯仔年糕饼,入口烟韧而带点薯香,还可配牛油一起吃,超级绝配,最后是一个韩国泡菜豚肉丼,将所有材料搅拌后吃,非常香口美味带少许辣,正。
继续阅读
三个月前去过韩国后, 我已经爱上韩国菜,一直寻觅一间价钱相宜, 吃的东西又够潮的韩食店, 不用大伙儿去食, 食物质素也不错。我之前去过和亭,最近在朋友想试下韩式餐厅,立即约了两个朋友去朝圣。从茘枝角地铁站出口是宇睛轩广场, 前行就到和享, 原以为这区的商场餐厅午餐必是很多人, 这间餐厅午餐不消等一久已经有座位, 真是幸运。我品尝了泡菜豚肉丼,这是一个套餐,包括汤,沙拉和套餐饭。泡菜饭红红绿绿,一直深爱它的味道,我对韩国酱汁有情义结,甜甜辣辣,滋味可囗。紫菜,凉菜,泡菜混合热腾腾的饭,气味和颜色已经引起食欲,一口接一囗,每一口也美味,嫌酱汁不够,再多一点会加多一分滋味。
继续阅读
寿喜烧唔多地方会有得食,和亭绝对系其中一个我会去既地方。和亭既寿喜烧绝对系一个又平又滋味的料理。 不过,有啲奇怪既就系呢间分店系放晒所有既食料落个煲,然后一次过上枱。缺少左自己煮既乐趣,所以呢个服务反而稍稍画蛇添足。 讲番个主食先,牛肉薄身嫩口,食落口唔会觉得好有咬口,一下子就滑入喉咙。其他配料亦都不过不失。最钟意既部分一直都系佢个汤底,甜甜地用来配饭食实在系一等一。 PS 大家食牛肉个阵,可以试下只生鸡蛋,将煮熟的牛肉混混啲蛋再食,口感更滑亦更鲜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