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0
1
相关文章
经食友的安排,我们一行八人来到这开业不久的鸡煲店试菜,坦然本人在香港吃过不少鸡煲,当然本人都是因为有兴趣吃辣鸡煲,才会不断的去试,当中有喜有悲,但是本着未吃过又怎知它好不好的精神,所以也非常有兴趣试试。此店的前身主打日式的Shabu Shabu,说穿了其实都是火锅店,不过其实菜系及在吃的形式上都有着大不同,至少现在店家要购入大量的鸡,而且当中的酱料及香料也有很大的分别,不过说到底店家也保留着用料够靓的传统,就算是如此浓味的辣鸡煲,店家也是坚持用新鲜鸡,不知道当中的吃味会有多大影响。先来数道头盘小吃,如这一味每家馆子也有的酸辣黄瓜,浸泡在麻辣汁的黄瓜虽然爽口,不过切得太细粒,不其然影响了其口感,加上店家所调的辣汁实在太酸,反之辣油香则太过轻柔,这两方面皆令到这小吃的吃味难免打了折扣。秘制花甲的汤头很清,喝入口有丝丝酒味,很大可能都是下了清酒去煮花甲,当中也带点点胡椒的香味,花甲本身够大只,粒粒有咬口又弹牙,吃了多只也没有发现沙粒,细味其肉发出幽幽的酒香,这个实在好吃。酒糟鸡脚难得的是它是软硬适中,很多时候喝茶吃点心的凤爪,都会蒸煮凤爪腍得全无口感可言,而以酒糟浸煮的鸡脚,火侯及时候就易一点控制,稍嫌其酒香有点不足,幸好其味道也是调校得咸淡得宜,当它是普通的盐水鸡脚吃,也是十分不错的。故名思义,麻油鸭肾就只简单的以麻油、及一点调味去拌匀灼熟的鸭肾,之后再在其面层撒点芝麻就是了,店家的麻油下得不温不火,没有掩盖鸭肾本身的味道,但同时也不会予人不讨好的异味,加上粒粒的芝麻香,其实也还不赖。最后一味小吃的麻辣鸭舌排列得非常亮丽,如扇状排得整齐,不过本人重视其吃味多过卖相,说起其味道,所谓的麻辣确是来得非常温柔,不过鸭舌的味道还是相当之浓厚,细味着这味道及鸭舌肉既软且弹的肉质,从中可知道店家的麻辣酱汁味道也是偏浓味但却不太辣,相信是迁就了香港人的口味。通常吃辣鸡煲都会喝啤酒,是日也没有例外,店家的啤酒选择也蛮多,本人在云云当中选了Asahi,这一杯啤酒的份量也不少,而且雪得够冰凉,入口后在口中渗出丝丝麦香,也有着数分如果味的酸性,边吃鸡煲边喝它,真的享受!终于到了吃主食的环节,此店的鸡煲有两大特色,第一就是用上了新鲜鸡;另外第二就是它在味道方面的弹性,一般吃鸡煲的店子,食客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辣度,但往往其麻度就不在控制范围内,然而此店就让食客可以除了选择自己喜欢的辣度之外,也可以选不同的麻痺度。由于店家怕部份的食友不能吃辣,所以这个辣鸡锅,也只是小麻小辣的货色,不过跟麻辣鸭舌同一个道理,小麻小辣的酱汁却是相当之浓味,浓稠的酱汁挂上每件鸡肉之上,煎封过的鸡肉很有弹性,入口弹牙,也富有肉汁,不过由于酱汁非常之浓味,所以材疏学浅的我真的未能吃到新鲜鸡肉的鲜味,不过吃辣鸡煲就是如此的了,最重要就是够惹味,在洋葱、芫茜及其他香料的呐喊助威下,味道确是不错,不过个人可认为是咸了一点,不然无论其肉质及味道也属上品。也如一般的鸡煲的吃法,吃毕鸡件就加汤吃,虽然店家加入的是上汤,可是始终其味道跟原先的酱汁实在差得远,所以汤头的味道变得不够浓郁,幸而这个情况也没有如台湾一品花雕鸡的那么严重,只要连带一点汤同吃,味道也还不错。其实店家除了吃鸡煲之外,其他汤底及锅的选择也不少,什么醉鸡、胡椒猪肚鸡、芫茜皮蛋,以至传统的沙嗲汤及麻辣汤也不乏,是日以吃鸡为主题,所以就来了一个药膳醉鸡窝,一窝就跟上一整只鸡,始终也是用上新鲜鸡的关系,所以一煲也要上近二百元。跟来的这只鸡非常之大,但却没有过多肥膏,至于吃法则相当简单,店家建议我们一次吃多少鸡件,就放多少,以免得鸡肉煮嚡,药膳汤本身已经有一点点上汤的味道,但却只一丁点,所以起初喝这个汤的时候,肉味不浓之外,那当归带来的苦涩味更是太过突出,个人认为不适合饮用。不过当大家边吃鸡肉,鸡肉边贡献它们的肉味在汤底之后,这个问题得以改善,不过个人还是认为这个甘度还是高了一点,然而花雕的香味则低了一点,但在天寒地冻之时,喝着一口热烫的花雕鸡汤,已经是万分受用,而且在这清清的汤头中所煮出来的鸡肉,吃入口不单很有弹性,而且还吃得出鲜鸡的鸡味,实在值得一赞。当晚也试了不少店家的火锅料,先来一碟比较重口味的猪什,分别有猪肚、猪大肠及粉肠,猪肚烟韧而不过态,吃起来非常有嚼劲,粉肠也如是,不过肠衣内当然就多了分粉润的感觉,最重要是一点血腥味都没有,而最后的猪大肠,就更是本人的至爱,不过是日的大肠烟韧有余,吃味就有点不足,肠衣里头的脂肪不太多,吃入口没有猪油脂的快感,不过沾了辣汤吃,也很是不错。更重口味的有鸡子,坦然本人都是第一次吃鸡子,所以不会在此乱扯它有多么的好吃,但听有经验的食友说这鸡子是够新鲜的了,鸡子入口粉润,在口中散发出浓厚的蛋白质气息,口感上虽然跟猪脑不同,但吃味的感觉是有点雷同。牛柏叶是吃辣锅的良伴,那些胃壁的小毛沾满了辣汁,味道是多么丰富,店家用上的是没有漂白过的黑柏叶,入口爽中有韧劲,比起那些外边那些被「那」到又腍又爽的更有意思,伴上辣汁的嚼,在口中的感受才是吃柏叶之味。鹅肠也是吃麻辣锅必吃的东西,不过这夜的鹅肠就教人有点奇怪,部份位置竟然一点脂肪也没有,不过如果好彩吃到一件肠壁满载肥膏的,那一件就真的好吃了,肠衣本身非常爽口,边咬边爆出油脂香,实在是一种很美妙的感觉,但也真要看看你走不走运。吃过了很多内脏,我们当然也要吃牛,此店的选择不少,分别有加拿大、美国安格斯、本地的也有,尝过了店家三款不同的牛肉,分别有特选牛展、本地手切肥牛及牛颈脊,前者切得够薄,配合它那本身爽劲的质地,吃入口清脆而带阵牛肉味,感觉很不错。更好的陆续有来,不要以为本地手切肥牛没有什么脂肪纹路就是不好吃,它当然不会如和牛的有爆油的快感,但这些牛肉件件有嚼劲却不韧,啖啖都是浓浓的牛肉味,不蘸酱汁吃,感受它的浓浓牛肉味才是皇道。最后要介绍的牛颈脊,故名思义就是牛颈及牛膊中间的一个部位的肉,其肉质结实,入口细嚼不老而细腻,油脂感足而不过腻,实在有如集肥牛及手切牛的好处,牛肉味也香浓,此店的牛肉,总括而言真的做得相当出色。也试过店家的鲜打丸类,三宝就分别有虾丸、鲮鱼球及墨鱼丸,本人没有吃过墨鱼丸,所以就不好评了;至于虾丸色水对版,但可能是虾丸起胶起得不够彻底,吃入口时有点散化的迹象,不过味道都挺鲜美的;而鲮鱼球就没有散化的问题,入口偏腍却还有点弹性,鲮鱼的香味跟葱粒也平衡得不错。猪腩肉片的卖相非常对版,嫩粉红色的猪肉及白色的脂肪,层层相间,煮熟来吃不但不油腻,入口猪肉爽身,且具猪肉的甜,还同时爆出丰腴的油脂香,确实是不比之前的牛肉逊色。午餐肉堆砌成一个巨塔,它用来伴辣汤吃就最好的了,本身具足够咸香的午餐肉,加上它独特的吸汤能力,煮好了吃,肉质化腍在口中的同时,散发出来的味道非常之浓郁,实在适合重口味的我。响铃卷是现时吃火锅必点之物,而此店的出品也真的做得不错,脆口却没任何油益味,浸了辣汤吃,外层吸饱了辣汁的腐皮腍腍的,但就很够味,而里头就还保持到松脆的口感,令人同时感受两款滋味,相信这也是它现在大行其道的原因吧。菜类的火锅料我们没试太多,不过金菇及鸡脾菇没着半点不洁,前者入口清爽,而后者爽中带腍,肉厚而可塑性高,用来下麻辣锅吃就真不错,至于冬菇就当然起用鲜冬菇的货色,肥大肉厚而没太多草青味,感觉也还不赖。全夜就只有皇帝菜作为绿色的代表,菜本身真的够新鲜,爽口而没什么菜纤维的渣,加上那分独有如香茜的味道,在吃了那么多肉之后,其实也是适合。除了吃火锅,其实店家也有做一些小菜,是日就小试其中的两款,莲藕饼炸得外层金黄香脆,入口具猪肉香,但质地上就有点化,感觉肉质是不够密实,幸好当中混入了为数不少的莲藕粒,爽口非常,增加了口感之外,也平衡了一点猪肉的油脂。拔丝咕噜肉不太多拔丝,不过就很传统的加入了不少荞头,其味道相当之浓郁,不过看来它是后加之物,基本上其味道不太影响整碟菜,俗套点说是有点貌合神离,总管如此,其实店家调校的这个酱汁味道相当之浓,酸甜又够平衡,加上每件肉挂汁挂得好,汁不会太浆而不过多,炒功其实很不错,配上松脆的炸浆及嫩口的猪肉,其实真的好吃,如果真的要挑剔的,就是那猪肉是腍得有点过份,像是没有吃猪肉应有的口感。总括而言,店家的食物水准颇高,当然收费也是高档次的一群,这其实也非常合理,至少店家真的用上了新鲜鸡嘛!不过吃过不少鸡煲的本人可认为,新鲜鸡在辣鸡煲的作用不够明显,本人不是说它没作用,因为它的肉质相当之有弹性,不过鸡味就只能在药膳清汤才得以彰显,究竟这个溢价又是否值得付呢?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本人建议店家可以保留原有的安排,不过在辣鸡煲这一个环节,店家不妨考虑给食客多一个选择,想便宜一点的,就吃冰鲜鸡;又或是为了有更好的肉质,付多点吃新鲜鸡,那至少是有选择权嘛!这不单不会影响收入,个人认为反之更能吸引一群被原来价位吓倒的目标顾客,希望店家可以考虑考虑。
继续阅读
近年吃过不少鸡煲, 坦白讲大部分的都不是做得很好但之前吃过这家的鸡煲觉得不错, 还有就是他们的小菜也做得好吃坐下之后点了些喝的, 有他们自己煮的洛神花茶, 不会太甜, 也能解辣餐前小吃有清酒蚬肉跟麻辣鸭舌, 都很能下酒蚬肉蛮大只的, 吃起来没有沙, 蛮鲜甜的. 鸭舌够惹味之后也点了啤酒, 配鸡煲最适合不过花雕醉鸡煲适合不能吃辣的人, 这煲的汤头较温和, 带点酒香鸡肉很新鲜, 味道也不会过咸, 鲜鸡的味道渗进汤头中, 用来放配料也会很够味麻辣鸡煲还以为是大麻大辣, 吃了之后才发现是小麻小辣几乎是没甚么辣度的, 反而是用麻辣的香而不会说让人吃得很辛苦桌上有不能吃辣的朋友也能吃, 不过他们说想要做贴近香港人口味的而不做台湾的那种甜, 但我觉得调味方面有点太咸, 做甜一点其实香港人反而会喜欢吃本地牛肉, 牛展, 猪肉他们的牛肉相当新鲜, 牛展带点爽韧的质感, 他们的牛肉都很好吃鸡子要提一下他们的鸡子不是外面吃的那种急冻火鸡子, 是新鲜的, 吃起来没有那股雪味喜欢吃鸡子的人不妨点这个, 外面比较难吃得到还有午餐肉, 响铃, 菜类菇类, 手打丸子蛮多的配料可以选拔丝咕噜肉这道咕噜肉水准真的高, 好吃! 肉块吃起来外面的炸层还是脆的挂上甜酸汁刚刚好, 看到碟底都没有甚么汁留在碟上, 非常的有水准想不到在这里也能吃到这么有质素的咕噜肉, 推荐!莲藕煎肉饼这道煎肉饼也是好吃, 肉饼不会煎得太干, 莲藕让肉饼带了咬口来这里除了吃鸡煲不要错过他们的小菜, 我觉得做得蛮出色的而且没有一般鸡煲店坐得不舒服, 这边环境跟座位都舒适的, 大家不妨一试
继续阅读
「大力捧捧」, 名字不便评论食物方面:前菜有拍青瓜及鸡肾- OK!!因不嗜辣, 点了一个药膳醉鸡煲鸡滑, 但比较肥, 皮下脂肪多汤底药膳味淡, 乃个人口味其他食材一半一半脆鲩片...........乃失望一万之作,「脆」在哪里?本地肥牛........肉质偏鞋鲜虾云吞.......可以接受但并非上佳之作手打丸......虾+墨鱼+凌鱼.... 也是尚可.... 爽但不太弹牙其他食物质数尚可只有响铃最为推介价钱方面:每人$500可是你凭什么...?酱芥$28一位青岛$48一支薏米水$88一砟甚者, 点单纸食物项目与 tick tick格位置对不上, 致错单频频道理是,你会否用1000万去买400呎公屋?难怪, 星期日晚上也只有小猫三数
继续阅读
那天和几个旧同事聚旧, 到了这间大力棒棒吃麻辣鸡煲, 但味道一般, 之后叫的牛肉又不是很新鲜... 另外叫了一碟店员推荐的"牛胸油", 食落口感和味道都好奇怪, 很辛苦才能咀嚼吞入肚, 在询问店员后, 才知是牛的横隔膜... 当我们差不多食完所有食物, 店员突然拿一盘酱料过来问我地要不要... 我们见已经食完, 就说不需要酱料了, 我们之前也没有想过在麻辣汤底那么重的口味下还要酱料, 连枱上的豉油也没用过呢!当我们埋单时, 见到"茶芥和酱料"每人要28元那么贵, 即时很客气地问店员, 我们没有用过任何酱料, 那项收酱料收费可否免掉或减少呢? 那店员说不行, 那收费是一定要收的, 不论有没有用过酱料... 我们就觉得很不合理, 第一. 我们真的没有用过任何酱料, 不应被收费; 第二. 是众多店员都没有在我们进餐前提供酱料, 是店员的疏忽。我们陈述上列理由, 那埋单的店员问过店负责人两三次后, 仍然坚持收费, 也没有道歉众店员的错误...当我们想找负责人倾谈时, 那负责人已经走过来, 而且用很粗鲁的语气则问我们为何喋喋不休的问能否减却酱料收费, 只是几十元的事情等等, 还说我们问了那店员三、四次, 是不礼貌的行为... 我的天呀! 我第一次听到顾客问问题次数多是不礼貌行为! 我们自问那天问那店员时真的很心平气和, 想不到那店负责人有这么无理的指控... 当我们问那负责人为何没有用过任何酱料还要收费时, 他竟然反问我们为何不主动问店员取酱料, 又说自己店已很有良心的送小食给顾客, 那茶芥酱料费是应该收28元那么多的!! 我们真不知道这是什么道理...最后他说把酱料的费用减去, 但要取消送的小食, 即收返我们原价, 那张单竟然比原先的还要贵七元!!! (见附图, 左是起初的单, 右是最终的单) 我们真的受不了这店的恶劣服务对待, 不想再跟这没礼貌的负责人再讨论, 只好付了889元... 我们在那么多地方的食店光顾, 都从来没有见过这样恶劣的服务态度!! 当顾客投诉时, 店负责人竟然恶言相向, 无理取闹, 更滥加收费!! 这次我们真的"大开眼界"!!
继续阅读
冬天,是一个食火锅的季节,是日的饭局就安排了在尖沙咀的一家火锅馆,而我们要品尝的,就是近年大热的麻辣鸡煲。麻辣鸡煲,之前在美心MX品尝过一次,可是当时的同事不嗜辣,未曾食到真正富有刺激感的麻辣鸡煲。幸有好友邀请,一于来一个冬日的麻辣感。此店位于尖沙咀的赫德道,设馆于一所酒吧及日式食肆林立的商业大厦内,在这地方突然有一个中餐馆,而且仲要是麻辣风味,完全格格不入,这个就是突出之处。而且,这一个不是重庆式的麻辣,而是 modify 过的台湾麻辣风味。说起台湾,抗战结束、国共内战之后,国民政府就由重庆移师至台北,所以台湾是充满了四川籍贯人士的。所以台式的麻辣风,同台湾的辣食,就是把川味、湘味同闽味三者的辣,混合改良,成为台湾独有的麻辣味道。若不是朋友说是来食麻辣鸡煲,这地方的装修格局,这一个具有少少西化的环境,根本不会令人联想得到这一家是食中菜,仲要系打边炉的地方。然而,最令我们觉得 suprise 的,就是这店的露台位有一个更特别的煲,乜煲咁特别? 是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这一店会有炭炉供应,可惜我们坐在室内,不能享用,而室外,也坐满了一班不怕冷的食客,开心地煲炭。 我们一帮饮食怪客,当中有一半是不嗜辣的动物,在吃麻辣鸡煲的同时,也要了一个药饍鸡煲。这药饍鸡煲,药味甚重是因为落了好多女人的补物,当归。重口味的汤,既温暖又滋补。 与药饍汤底相配合的,就是一大碟的花雕醉鸡,酒味浓郁芳香,鸡肉嫩而滑,单是看鸡件的色泽同鸡皮鸡油的松散度,再由店主确认一下,这是一只新鲜生㓥的嫩鸡,没有雪过的味道,新鲜的鸡肉,油香感又丰富,再加上上等的花雕腌制,鸡肉的嫩香感,美而无可比。 大辣煲出现之前,店方给了我们几味小食小吃,凉拌花甲就是其中一个食完又食的美味食品。正确地说,这一个应该是酒煮花甲,同醉鸡一样,酒味香,再加上花甲的鲜甜味道,更而是肉爽。爽肉、味甜、酒香,是酒煮海鲜的完美味道。麻辣鸭舌,因为有不少不嗜辣的朋友在场,所以店方不敢来得太过麻辣。有卤过的浓香,有辣油的刺激感,鸭舌,无论用什么煮法,都是佐酒食最佳,是晚有一杯黑啤伴我,感觉特别爽。 拔丝咕噜肉,好几年前,在上环的一家会所中菜馆食过,那个拔丝的感觉是因为咕噜汁用上了麦芽糖而成丝。这一个拔丝咕噜肉,虽同名,但做法就完全不一样,师傅把这个拔丝咕噜肉的做法卖了一个关子,只知道我们食落是外皮带著一层少少脆的糖面,糖同醋的混合产生了独得的味道同口感,而且这猪肉的肉味香而腍,脆一声咬至腍腍的肉粒,令人心欢喜,而这拔丝咕噜肉绝对是胜过上环的那一所会所中菜馆的出品。 莲藕煎肉饼是另一款店方推介的小菜,也是一个以肉为主体的肉饼。但这肉饼的确能令人食出一粒粒的莲藕,肉腍带少少爽口,而且莲藕不硬,是一个香味十足的小菜。 主角出现了,是万众期待的麻辣鸡煲,本身已煲到半熟的鸡煲,浓香的味道扑鼻,可是麻辣的极度却不是我们如意的。原来店方为了几位不嗜辣的朋友而做出了一个少辣的鸡煲,令我们味犹未尽。不过,用上了新鲜而且鸡味甚重的鸡肉,店主说少辣更能突显新鲜鸡肉的味道。味道浓,鸡味香,辣辣的感觉够爽。 鸡煲加汤,就是火锅,这是近年头才正式引入香港的新食法。加了水,那一份浓烈的感觉就变得较为逊色,如说是小辣影响鸡味,OK。但加了汤之后,理应把辣加回来,若是这样的食下去,会是更爽。 打边炉时间,最重要的食品当然是牛肉啦,不同部位同不同产地的牛肉,明显的有著不同的味道,有本地的牛肉,美国安格斯肥牛,顶级加拿大肥牛肉。每一种牛肉都有不同的味觉感受,好吃牛肉的朋友,这儿的牛肉选择非常多,一定能够满足你们所需。有鸡、有牛,当然也有猪肉的配搭。这儿的猪腩肉片制作得非常出色,切得非常之薄,肉味有近乎黑豚肉般的强烈,肥瘦适中,质感一流。而且十分之新鲜。 猪是一个可怜的动物,除了肉之外,大部份的猪内脏也是美味佳肴。是日的火锅,就有一碟猪什给我们滚滚灼灼。猪大肠等等都清洗得非常干净,丝毫膻味都没有,幸好放落麻辣锅就不会感觉任何膻味,但我是独爱猪肠那一份膻香的,如是以清汤底来吃这个猪肠,我会比较失望。再有,就是鸡子,新鲜的鸡子,不是粒粒分明兼且大大粒的。店方说,发大了就不是新鲜的鸡子。一咬爆那层带韧的皮后,整个鸡子就如浆般布满口腔同舌头,是蛋白质丰富的美食。 吃了新鲜猪,吃了猪内脏,我们仲有一个猪肉制成品,这个就是朋友口中,会同麻辣锅成为绝配的午餐肉。这是上等的火腿午餐肉,啖啖的是肉感而不是粉团在作怪。加上麻辣,咸咸的、辣辣的,比起平日煎香或是放公仔面,味道更甚、更可口。 打边炉怎能少得丸呢一样食品,仲有就是近几年才在香港兴起的响铃,而茼蒿菜更是火锅必备的青菜之一。这是的丸,是自家制,手打的肉丸。灼熟后十分之滑同有肉味,新鲜就是新鲜,味道就是大大的不同。 火然辣的满足,火辣辣的香口感觉。这个辣辣的鸡煲晚宴,配合了是日冻冰冰的天气。鸡煲,又辣又香,大辣在冬季,来一个麻辣鸡煲最是棒。 现在的香港人,大多都能够辣,也希望这个麻辣鸡煲的热潮,继续热下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