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1
1
开饭介绍
仙宫楼饭店坐落于尖沙咀区金马伦造一幢大厦旧式二楼的中菜馆,开业至今没有任何引人注目的宣传,反而因为其低调平实、踏实,多年来坚持制作传统的老派京川菜,及坚守传统京川来的神韵,吸引不少游客及香港食家惠顾,并成为城市名人及外省人过年过节的指定饭堂。
继续阅读
附加资料
营业时间:12nn-10:30pm\r\n收费:Visa/Master/AE ,设加一
营业时间
星期一至日
11:00 - 22:30
以上资料只供参考,请与餐厅确认详情
招牌菜
本来想同老婆食马来美食,但去到西宝城要等位,于是转战川京沪菜。自己经常在这区食午饭,但一个人食川京菜不能点太多菜,所以两个人黎可以试多少少。1. 砂锅云吞鸡(例牌) 份量两个人够有余,有一件鸡下庄,即四份一只鸡的大腿部份。 上海云吞八件,金华火腿一小片。 这个是汤菜,鸡汤非常鲜味,有淡淡金华火腿香,不是味精汤,喝后没有口渴感。 2. 雪菜肉丝炒年糕 两个人勉强才食晒,雪菜不过咸,肉有鲜味,配合淡口的年糕刚刚好。冬笋丝爽脆无涩味。 年糕不是超巿一包包切好的,质感软滑Q爽,炒得非常平均,没有部份硬,部份过软。3. 素鹅 腐皮只包著香菇,酱油调味,口感略油,味道适中,不过不失。若馅料更多样化更好。 只有香菇太单调。整体水准不错,感觉吃川京沪菜点菜很重要,因为川菜香麻辣,易把口感清鲜的沪菜比下去,而京菜属官菜用料较讲究,要食食材的真味和烧菜的手艺,而调味较次。这次点菜的口味属清鲜,食到食材的真味,若食材不新鲜,必难以遮掩,所以这一餐仍是不错。小店的确给人局促感,而且装修不伦不类,幸好来吃饭不是吃气派。地方不大,只有两围圆桌,其它4-6人座,走廊边位,待应行来行去,情侣未必喜欢。明颢在西区不是做游客,只为做街坊生意,不必拘泥小节。晚饭两个人不用200元埋单,非常合理。
继续阅读
今日去到西环,本来想去西宝城间酒楼饮茶,点知人多到...即刻掉头走,稔住经南里去大遁西再揾嘢食,见到呢间菜馆,肚饿,入去先算。见个名以为系"抄"名吸引人入去,原来真系以前尖沙咀𠮶间。地方一条长廊,比较细服务都OK啦,(街坊feel)食品$30-午餐,叫咗两个包两柸饮品,两个小菜及两个主菜(面/水饺)饮品~豆浆,够冻,不太甜,OK小菜~熏鱼,有四件,够多,但唔够干身,味道偏小小甜。拍黄瓜,都唔错。OK主菜(面/水饺)~开扬伴面,有大量小虾米,加半只卤蛋,但面身较硬,只是可以接受(因为平)。雪菜肉丝面,都有半只卤蛋,但有啲荀丝(好正)。以$30-一份,算OK再加西洋菜饺~有菜段,即系唔系"搅"到碎哂,有肉汁,正蒸银丝卷~软,但唔够"丝",加豆瓣酱食(我习惯),几好。桂花酒酿丸子~酒酿香,丸子QQ,不太甜,正(有些"名店"加了水果,不伦不类)埋单$132-。唔系最好/最抵,不过,好OK啦,
继续阅读
纯个人亲身经历并无不合理之猜测 北京填鸭无得叫无得吃有点失望,后来觉得真好彩(当曰六合彩有一亿彩金,记得去买)。鸡丝粉皮有鸡丝八大条好难得,每人平分两条世界和平。饺子猪肉有异味,其中两位朋友没有咽下,我刚从泰北回港深知食品可贵,希望明天见不到它们?铁板虾?吃过之后我记不起我老妈的模样。担担面有半只蛋?好Fusion唔Fusion!银丝卷造成面麭真有创意,最基本的东西都做成这样,请问大少厨有食过银丝卷吗?天宫楼天宫楼老店的名字买少见少请珍惜,不吃也罢
继续阅读
小弟不太懂吃...唯有著重环境吧新店的楼面就只有相片中店面一样阔,其中一半间隔为厨房,走道的另一半就只能容下一张每边两个坐人的餐桌,据店员讲,里面应该还有一间VIP房,只能容许一围十二人台。空间有限装修简单,吊灯和茶色玻璃马赛克配搭有点不伦不类,老店的怀旧感觉没有了,现在用餐环境比茶餐厅还要挤,同时间大概只能有几台客,星期六晚九点还要等台一会。不过店员让我们先点菜,用意是一坐下来就能吃吧。镇江肴肉马上就端上来,这菜小弟不常吃,与过去吃到的相对浓一点也很松化。肴肉切成大小不一的烧肉状,看起来不怎么多「水晶」,八到十块肉丁,两个人分享也有点紧张。砂窝津白接下来就上了,盛器大但材料不是特别多,总算有一点虾仁火腿杂菇,这个没甚么可圈可点之处。跟著大约等了十五分钟就有西湖黑醋鱼,没有完整一尾鱼,但草鱼质地绵细嫰滑,汁料不腻,可是算不算控制得好就无法吃到分别了,反正从前一年也未必点到一次西湖醋鱼。每个前菜或小菜大约40-70元两个人点一碗米饭,加一菜钱总数$184。服务方面,人手即使不足(好多职位空缺),态度倒是可以,传菜位常常听到经理问上菜次序,会考虑人家吃完了没有。这个,我希望他们不是等我们吃光那个津白才上鱼吧。晚餐时段前有$30面条套餐,门口有台爆谷机,店外大字标题十元一杯,让人很疑惑。疑团到底来自选址。新店开在住宅区的横街内,是通往西宝城侧门其中一段人流较多的小街,与昔日尖沙咀的店址是完全两回事,明显丛先生对于酒家未来的设想,与往日的定位也是两回事。西宝城近石塘咀一边的食肆并不见得越做越旺,现在只有靠街坊,回头客或者游客摸上门,希望有识食之人再来评评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