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3-04-13
65 瀏覽
茶家從開業以來人氣是節節升,最近更是名揚國外,記得很久以前也是從一班blogger的集中性博文中瞭解到這家店的小小背景;茶家的成名不難預料,大財團控制的香港飲食界,獨立咖啡館或是茶坊也是近幾年才漸漸冒頭,其中除了歐式慢節奏風格之外,台灣的小情調小風情也是遍地開花;獨立特色食肆往往也會與有機、Homemade之類的詞眼掛上鉤。曾經看過一本介紹台灣名氣咖啡店的書,書中介紹的八成咖啡店都與茶家有著同樣的特點,酒香不怕巷子深!開鋪特意挑選僻靜難搵之地,target有探索精神的顧客群,賣的是環境與空間感;太平山街上的茶家何嘗不是,就地理位置實在是隱蔽的可以,但事實證明一朝出名,什麽地理環境都是屁話,週末上“山”看看茶家的人氣便知。店鋪僅有一張“圓桌會議”一般的大木檯子、兩個迷你吧台座以及門口處的小矮凳兩隻,室內的空間幾乎都騰出來給了開放式料理台,幾個年輕店員忙得是不亦樂乎;茶家聰明運用僻靜一角的優勢,在店門口擺出一番天地,將座位擴充了一倍。整一面打通的飄窗延伸到窗外的露天區域,各種食物以及飲品也都能從這個窗口傳輸出去,實在巧妙;露天區域的座位也是錯落有致,沿著斜坡而設的幾張露天桌椅,靈活性高,靠
茶類飲品是茶家的賣點,但似乎大家的重點最終還是會落到甜品上;店門口一大面黑板牆上畫著全部的飲品餐牌,其中最熱賣的當屬印度拉茶,入店那一刻已經嗅出來,另也有台式歐蕾、泰式冰奶茶、港式檸茶、日式大福茶以及中式花茶;想要下午茶完整些的大可選擇甜食或鹹食(三文治、土司)的套餐;黑板上沒有的甜品大多都直接成列在開放式料理台上,精緻的被玻璃罩保護著;有不同口味的思康(scone)、曲奇餅、cupcake以及芝士切餅,最為熱賣的切餅當屬綠茶芝士,不夠南瓜那款其實也挺誘人。
讀到底,大家可能對於我為這篇博文起的Title【魚與熊掌】依然摸不著頭腦,細心來想其實也不難領會。最大的矛盾是茶家本應該有的空間感與當下高人氣所帶來的擁擠感;此外便是尾段提到的綠茶芝士蛋糕的口感問題,青菜蘿蔔抓哪個入籃,大家就自己決定吧~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