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3-11-14
735 瀏覽
在街行過都會發現有很多食雞煲的地方出現,主要原因是價錢相宜,食完第一輪的雞後又可以用回這些汁醬做打邊爐的湯底,令這一類的食店開到成行成市,但好食的食物食得多有時都會膩,加上這些的雞煲在不同的店子食的味道和風味分別不大,造就出某一些的店子想出了用一些另類的材料來做這一類打邊爐的食物,今次試過的就是八寶雞煲小廚。八寶雞煲小廚是在廣華街近染布房街的的這一面,由諸聖中學這一邊的廣華街行入去就比較近,如果經由登打士街這一面的廣華街行過來距離就比較遠了,這一帶有很多的食肆,一到了晚上就有很多車泊在路的外面,而路上也有極多的人流,晚上行來也極之熱鬧。六時半多一些來到,同事們已經佔了最入的枱子,望一望我們坐的是四張大圓枱的其中一張,可以坐到八至十人,而旁邊有一些長方型組成的二至四人枱,裝潢都是一間普通的中式食肆的,店內的牆上也沒有貼上食物的相片和價錢,人多時講話有時都幾應聲,坐的空間感都可以接受,唔會碰到後面坐的人來。來過這店食東西的人都知道我說的另類的材料就是鵝煲,可能是我孤陋寡聞,在香港真是不太多地方有這一個食物,因為處理鵝類食物會比雞類食物困難,所以一聽到有這個食物就來到這店來試試,看看它們怎樣
未叫鵝煲時叫了一碟佐酒的食物: 椒鹽三寶,三寶是意思是墨魚咀、雞軟骨和花生。椒鹽炸了之後十分之香口脆身,作為送酒感覺一流,而且大大碟,童叟無欺。
又是見到價錢就叫了一個size大的一個食物,例牌都要$168,當然叫個大的,感覺好像是便宜一些。辣度叫了少辣,方便所有的人都可以品嚐,肥腸鵝煲來到枱時要煮多一會兒,再由伙計們放一些花雕酒炒兩炒就可以食用,一放時香氣四溢,令煲中的配料花椒、八角、醬料和花雕酒的味道充滿了整個食店,過了一陣再聞到陣陣的鵝香和豬大腸的味道了,上面放滿了很多的芹菜和莞茜,我們叫了小辣,伙計們說如果唔夠辣可以再加,但我這個不太食得辣的人來說已經覺得足夠,鵝肉比雞肉大件和肉質較硬,所以在處理上較難令佢入味而不令牠的肉質變老,但食落鵝味濃郁和芬香,而肉質也不會變韌。遇著幾件皮脂較厚的部分,咬落滿口都是鵝油帶著微辣和甜的感覺真是一絕,但另一絕就是豬腸了,伴著香濃的汁醬和香料來食又是另一味令滿口油脂的食物,在心中比平凡的雞煲不知好上幾多倍的製成品,水準之上的作品。
同一日可以食完鵝煲和雞煲可以作出一個即時的比較,處理方法和之前的鵝煲都是一樣,入面的配料和醬汁也是差不多的,只是主食由鵝肉變成雞肉。但有時是「 差之毫釐 謬以千里」。可能這樣形容誇張了。只是將主食由鵝肉變成雞肉令個差別變得這樣大,雖然雞的味道都是濃郁入味,但沒有了鵝肉的獨特肉香和油脂和豬大腸的絕配令這個雞煲變成一個在市面上容易找到的平凡食物,當有了比較之後,本人毫不猶疑選擇鵝煲。
可能是食鵝食到上了癮,又叫了兩個有鵝的食物,第一個是石鍋醬皇焗鵝腸,石鍋類的食物當然是食它們的鍋氣和熱度,來到時伙計說千其不要接觸石鍋,因為真是超熱的,炒了兩炒又是令食店充滿了香氣。煲內有大量的洋蔥、芹菜和莞茜,當然主角鵝腸也有很多放在煲底,鵝腸也十分之大條和多肉,看看腸中還有厚厚的油脂,這些就是食鵝腸的精髓。咬落鵝腸外面有很重爆香了的味道,當咬穿鵝腸的油膩令滿口油感,罪惡感十足,但味道一流,鵝真是一種令人著迷的食物。
另一味的鵝類食物來了,是一個凍食的鵝掌翼,鵝掌翼的外面都是用在鵝煲的的醬汁塗在上面,凍食這個汁醬味道又有另一番的風味,甜甜辣辣的感覺都幾開胃,不過好像都是熱食的鵝煲比較吸引。
除了叫了個椒鹽三寶這個炸物之後,還叫了一個潮州蠔爽,獨立一粒粒的蠔仔炸得外表十分之香脆,但內裡仍然有很多肉汁,香身但不失鮮味的一味食物。
進餐的時間都有很多的食客光顧,到差不多離開時已經坐滿了食客,而差不多每枱都會叫這一個鵝煲,看來喜歡此道的朋友不只我一個。伙計們有禮的介紹和安排令人客們滿意,另一個驚喜就是叫這樣多的食物每一個人的消費都是二百多元,抵食又好食的地方,絕對值得再來。
價廉物美的打邊爐食店,很有水準鵝煲的八寶雞煲小廚。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