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3-04-02
11 瀏覽
拉麵戰?! 這個名堂大概沒有經歷披荊斬棘而成功的一段。只在拉麵風剛起初期, "一風堂"這個名字已在尖沙咀打得甚響。當年各路人馬要拿到一張入場籌, 不難; 但籌號跟叫入座的號碼仿如兩個軌跡, 要入座, 艱難。當然, 挾著日本拉麵人氣店之勢來作過江龍, 經常遊走日本的香港人們必定深諳不宣, 結果往往做到一去百多籌, 甚至三百之多。近年, 拉麵風吹得甚行, 日本各地的拉麵代表都紛紛流到海外。亞洲之中, 就以新加坡, 台灣, 香港市場最為重要。見拉麵新過江龍來勢凶凶, 故有已樹立名氣的拉麵亦不敢怠慢。新過江龍推的是品質名氣, 市場推廣與口碑; 而舊有名店賣的卻是接觸面與新生創意的舉措作回應。就在這幾年, "一風堂"這個名字已掛在尖沙咀, 中環, 銅鑼灣, 金鐘等地, 現在轉到東九龍成立第五家分店, 亦是九龍半島的第二分店, 選址德福商場內。為保持每個店均有其賣點與特色, 一風堂有些特別限定的湯拉麵, 只可在某一兩家分店才可吃到的。而不時, 他們也會推出不同的新的Mix and Match來將選擇的靈活性提高。說來慚愧, 我這個害怕排隊和人潮的怪客, 從來都沒有打算花時間在等位上, 所以今次幸得
至於麵條方面, 用上的是日本北部傳統的粗條捲曲形拉麵, 整條麵條較短, 但因捲曲形狀, 所以掛湯程度高, 能將有黏力的湯身拉入口中。而且他們強調麵條並非新鮮做起, 而是做成後特別存放陳年一段時間, 等麵條退走多餘水份及保持麵筋的靈活彈性, 所以吃下來口感更有彈力, 更有質感。而這個麵其實似曾相識, 一次我於尖沙咀一家叫稻荷的日本拉麵店吃過類似的。他們主打是這一類來自西山的麵, 特色就是Q口, 捲曲而粗身, 可是當時很多食評都認為這樣的麵有點奇怪"細碎"的感覺, 未能大受歡迎。這個的麵真的很類似, 但要看事隔年多之後, 香港愛吃朋友的廣泛接受性在哪裡了。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