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
33
22
等級4
2009-10-17 16 瀏覽
放假的週三,又扮乖乖女和娘親外出用午膳。早前娘親與她的攝友們於荃新天地的北京人家晚膳,覺得不錯; 而平日午市點心一律半價, 正餐牌一律七五折, 如此抵食, 當然吸引了這婆仔兩母女。兩個人吃不了甚麼小菜, 還是主攻點心: 南北亂炒蘿蔔糕: 太公不知著了甚麼魔,竟心血來潮想吃蘿蔔糕,見這名字夠趣緻就叫了;炒蘿蔔糕裏的鮮蝦倒清甜又夠爽,可惜蘿蔔糕就咸得要命,一點蘿蔔的味道也沒有。葱油餅 是以一層薄薄的餅皮放進油鍋炸出來的,北方的葱油餅是烙出來的, 這明顯是廣式化的結果。太油也太薄,吃不出"餅"應有的質感,油香完全蓋過麥香, 更幾乎蓋過葱香, 一點都不好吃。梅乾菜肉包 "梅乾菜"其實是上海人對一些灑乾了的菜的稱呼, 類近廣東的梅菜, 但作法不同; 一般叫"梅乾菜", 想也是上海的那麼吧, 豈料一吃, 是廣式梅菜的味道, 令人大失所望; 要是在點心紙上寫少那一個"乾"字 (梅菜肉包), 沒有那貨不對版之感, 感覺較好;包皮不夠鬆軟, 質感一般糖醋小排骨 點心紙上可點, 半價後才$19一份, 其實很抵食; 賣相偏紅, 與上海正宗的那種偏黑是有出入, 吃下去也沒甚麼醋香 (只是到最後那幾件有一些),
更多
放假的週三,又扮乖乖女和娘親外出用午膳。

早前娘親與她的攝友們於荃新天地的北京人家晚膳,覺得不錯; 而平日午市點心一律半價, 正餐牌一律七五折, 如此抵食, 當然吸引了這婆仔兩母女。

兩個人吃不了甚麼小菜, 還是主攻點心:

南北亂炒蘿蔔糕: 太公不知著了甚麼魔,竟心血來潮想吃蘿蔔糕,見這名字夠趣緻就叫了;炒蘿蔔糕裏的鮮蝦倒清甜又夠爽,可惜蘿蔔糕就咸得要命,一點蘿蔔的味道也沒有。

葱油餅 是以一層薄薄的餅皮放進油鍋炸出來的,北方的葱油餅是烙出來的, 這明顯是廣式化的結果。太油也太薄,吃不出"餅"應有的質感,油香完全蓋過麥香, 更幾乎蓋過葱香, 一點都不好吃。

梅乾菜肉包 "梅乾菜"其實是上海人對一些灑乾了的菜的稱呼, 類近廣東的梅菜, 但作法不同; 一般叫"梅乾菜", 想也是上海的那麼吧, 豈料一吃, 是廣式梅菜的味道, 令人大失所望; 要是在點心紙上寫少那一個"乾"字 (梅菜肉包), 沒有那貨不對版之感, 感覺較好;包皮不夠鬆軟, 質感一般

糖醋小排骨 點心紙上可點, 半價後才$19一份, 其實很抵食; 賣相偏紅, 與上海正宗的那種偏黑是有出入, 吃下去也沒甚麼醋香 (只是到最後那幾件有一些), 不能算好吃; 只是肉夠酥, 尚算合格。

小油條洋洋菜 翻翻正餐牌時, 見其名字趣怪, 加上想叫個菜清清胃, 就點了;上菜, 原來 "小油條" 就是素雞, "洋洋菜"就是娃娃菜, 菜炒得夠淋而素雞選用上海素雞, 比一般在香港購得的為鬆軟也較香, 味道不錯, 只是下油太多, 沒能達上甚麼清腸胃之效...

雖然埋單只需$145, 比晚市便宜, 但如此三不像的"點心" - ,說滬菜不是, 京菜不是, 粵菜也不是, 實在教人難以接受; 四個點心中只有1個我不覺得難吃的, 戰績彪炳之至, 教人不敢恭維, 下次午市還是正正經經來個粵式飲茶好了.....
葱油餅
23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南北亂炒蘿蔔糕
30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小油條洋洋菜
25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糖醋小排骨
38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梅乾菜肉包
29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扮外省"梅乾菜"的廣東梅菜
26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以上食評乃用戶個人意見 , 並不代表OpenRice之觀點。)
張貼
評分
味道
環境
服務
衛生
抵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