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0
0
等級4
2011-04-19 213 瀏覽
「開茶」又再一次寫茶評了! 除了因為自己公私事務也是極度繁忙外 (比上次提交食評時更甚), 亦因本港的台式茶飲業看來也有倒退的跡象, 也是「開茶」良久沒有寫茶評的原因。還以為本港的台式茶飲業已開始進入成熟期, 甚至息微期的時候, 竟然還有來自台灣的過江龍毅然進駐本港, 與本港三大龍頭貢茶﹑歇腳亭和 Come Buy 在這個市場上分一杯羹。Coco 都可茶飲是台灣的著名連鎖之一, 在台灣本土已有超過五百家分店。翻查資料, 除了台灣外, 另一個找到其足跡的地方竟然是美國紐約, 大抵是其集團要員是當地的移民吧? 香港則是其進駐亞洲的首個國外據點, 可顯出香港近年在台式茶飲界的超然地位。或許參考過歇腳亭「遲來先上岸」的成功個案, Coco 都可茶飲也選擇了一個非常相似的商業策略來擴展其在港的版圖。1. 選擇在一個較為冷門的地方開設其首家分店 - 歇腳亭選擇在當時仍沒有各大台茶店進駐的九龍城, 而都可則選址灣仔一個偏離其他對手的範圍, 卻是人流極之暢旺的一個街角, 可謂非常聰明。2. 採取非常進取的促銷策略 - 以「買一送一」的形式進行開業促銷, 初期的促銷竟然是買芒果紅茶送奶蓋綠茶或珍珠奶茶,
更多
「開茶」又再一次寫茶評了!


除了因為自己公私事務也是極度繁忙外 (比上次提交食評時更甚), 亦因本港的台式茶飲業看來也有倒退的跡象, 也是「開茶」良久沒有寫茶評的原因。

還以為本港的台式茶飲業已開始進入成熟期, 甚至息微期的時候, 竟然還有來自台灣的過江龍毅然進駐本港, 與本港三大龍頭貢茶歇腳亭Come Buy 在這個市場上分一杯羹。

Coco 都可茶飲是台灣的著名連鎖之一, 在台灣本土已有超過五百家分店。翻查資料, 除了台灣外, 另一個找到其足跡的地方竟然是美國紐約, 大抵是其集團要員是當地的移民吧? 香港則是其進駐亞洲的首個國外據點, 可顯出香港近年在台式茶飲界的超然地位。

或許參考過歇腳亭「遲來先上岸」的成功個案, Coco 都可茶飲也選擇了一個非常相似的商業策略來擴展其在港的版圖。

1. 選擇在一個較為冷門的地方開設其首家分店 - 歇腳亭選擇在當時仍沒有各大台茶店進駐的九龍城, 而都可則選址灣仔一個偏離其他對手的範圍, 卻是人流極之暢旺的一個街角, 可謂非常聰明。

2. 採取非常進取的促銷策略 - 以「買一送一」的形式進行開業促銷, 初期的促銷竟然是買芒果紅茶送奶蓋綠茶或珍珠奶茶, $12 便可享受到兩杯不同的飲品, 平均也只是 $6 一杯, 令住在九龍區「開茶」也專程走到灣仔數趟來享受這個優惠 (當然也和其飲品質素有關吧~)

3. 形象鮮明 - 以紅黑為主調的歇腳亭當時令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都可則以更搶眼的橙色為店舖的主色, 加上跟某飲品和冷氣的吉祥物 QooPichonkun 十分相似, 看來像三兄弟的淺藍色公仔, 令人感覺一見難忘。

儘管到訪過 Coco 都可茶飲 的首家分店數次, 對「開茶」來說, 灣仔始終是不太方便的。某天卻突然發覺這個熟悉的標誌於跟「開茶」的家只有數個街口之距離出現, 還要是每天必經之路, 實在非常驚喜。


每天都留意著這店何時會開業, 過了數天, 終於等到了~
以白色為主調的門面, 感覺光鮮整潔。
37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Coco 都可茶飲的第二家分店選址旺角區豉油街, 即東京站章魚小丸子將孖舖變為單舖後多了出來的舊址。其實對台茶店來說, 豉油街在地理上是比較奇怪的, 在其周邊的所有街道都必定有至少一家台茶店 (包括山東街台式地道美食和已結業的「A 貨 50 嵐」Mr.Q花園街Come Buy 日出茶太﹑擁有至少五家台茶店的始祖登打士街﹑甚至連女人街也有隱秘的台茶店), 但豉油街歷史上也鮮有台茶店出現, 印象中只有數年前被「逼遷」到這條街的一家 Happy Lemon, 和去年的經典 - 開業不到一個月便隨即結業貢茶(不是假的那間 XD), 因此 Coco 都可茶飲在這裡開業, 實在有點冒險的成份。


跟灣仔店有點不同, 都可的旺角店放棄了鮮艷的橙色, 改為以其副色 - 白色為主調, 但看起來也非常光鮮, 並給人一種潔淨的感覺, 至少第一印象是不錯的。


除了印象外, 飲品質素才是最重要。很遺憾, 這次旺角店的開業並沒有灣仔店的一送一開業優惠, 只有珍珠奶茶和芒果綠茶特價 $10, 於是便繼續沿用基本步的方式, 選購珍珠奶茶來牛刀小試。

先談服務, 基本上服務員的態度是良好的, 尤其是多次招呼「開茶」, 相信是來自寶島總公司的台灣美眉, 可以卻略欠細心, 包括要求了「少糖」卻給了「半糖」每次有顧客點選特價的珍珠奶茶卻問顧客「加不加布甸?」, 令人無所適從。另外, 顧客點選飲品後的等候時間也比一般台茶店長了不少, 加上店外大部份時間都有陽光直接照射, 卻沒有遮擋陽光的配套提供給顧客, 明顯不夠細心。
「少糖」變了「半糖」
54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由於地理因素 - 實在太近的關係, 「開茶」在都可開業首星期已先後光顧過數次, 以下是一個小總結:

珍珠奶茶
賣相 - 茶色呈足夠的啡色,已足夠令「開茶」對其飲品投以信心一票。
包裝吸引
111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台式正宗珍珠奶茶
259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甜度 - 鑑於灣仔店對其飲品甜度方面的控制不太穩定 (叫了「全糖」竟完全沒有甜味, 叫過半甜亦有過甜的情況出現
), 來到旺角店自然以這點來評價一下。先不計首次光顧落單時的出錯情況, 旺角店的甜度控制完全沒有灣仔店的狀況出現, 至少落錯單的「半糖」真的是 50% 的甜度, 點「半糖」也不會甜得令人喝不下去。
茶味 - 頗為濃郁兼具茶味, 跟本身的賣相茶色吻合, 更與貢茶歇腳亭的茶味略有不同, 大抵是茶葉配方不同的緣故, 可算是一種個人風格, 亦是「開茶」喜歡的一種。
珍珠 - 份量毫不吝嗇, 較一般的多, 質感則較一般的軟身, 卻頗為煙韌有口感, 不會像一些茶店般刻意縮短烹調時間而令珍珠較硬 (卻真的是硬那種), 珍珠亦是經黑糖浸過或烹調過的, 吃是會有黑糖味。

奶蓋紅茶 - 自從貢茶帶起了奶蓋的熱潮後, 自己也甚喜歡喝, 試過云云眾多的奶蓋茶, 以鼻祖貢茶和較冷門的墾丁最為討好, 但之前在 Coco 都可茶飲灣仔店喝過的奶蓋綠茶後, 其質素也可與這兩家店子匹敵, 成為「開茶」最喜歡的三大奶蓋之一。
包裝 - 不得不提都可對奶蓋飲品的包裝, 雖然跟普通飲品一樣採用密封式包裝, 但卻竟然附送一把小膠刀, 給顧客切開包裝紙之用~
這個意念創意十足, 卻非常不 user-friendly - 首先, 只可一次性地切開, 不能「循環再用」, 其次是整個開蓋過程實在很麻煩和狼狽﹗且看看下面的相片, 除了雙手也很繁忙 (一隻手扶著杯子, 一隻手拿著刀子切開杯蓋) 外, 那張杯蓋紙被切開後永遠向杯內垂下, 除非有第三隻手幫忙把杯蓋紙拉著, 否則只能用一隻手一邊扶著杯身一邊拉著杯蓋紙, 實在頗為尷尬。
奶蓋紅茶 - 竟然附送一把小膠刀
175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麻煩 + 狼狽, 還會沾污雙手。
53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賣相 - 和珍珠奶茶一樣, 其茶色看來比一般台茶店較深, 奶蓋的份量同樣地毫不吝嗇, 比貢茶的厚了不少。
奶蓋紅茶, 茶色對辦
76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甜度 - 和前文提過一樣, 甜度控制穩定。建議選擇「半糖」, 因為奶蓋本身已有一定的甜味, 但不要選擇「半糖」或「無糖」, 因未把奶蓋和茶混和時, 茶會完全沒有甜味的。
茶味 - 因為都可的產品茶味較為濃郁, 和奶蓋兩者的味道都甚為突出, 沒有那個味會蓋掉另一個味的情況出現。
奶蓋 - 這裡的奶蓋鹹度不及墾丁般鹹, 跟貢茶相若, 但其捨綠茶粉取玫瑰鹽洒在奶蓋上, 令這個奶蓋錦上添花。質感方面, 則略為未夠軟滑, 從店員可輕易地從容器中「斟」出來便可得知。

總括來說, 以這幾次的光顧體驗來說, Coco 都可茶飲的質素是非常的穩定, 不會像某些茶店般, 出自不同員工的手便變了兩回事, 自己也甚欣賞這店在質量控制方面所下的功夫, 至於要改善的地方相信是其調製飲品速度的問題, 就算不是太多顧客也要等好一段時間, 不然的話, 相信這家進駐香港的新品牌絕對有挑戰三大龍頭的能力,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看看本港的台式茶飲業能否抗衡行業現正倒退的衝擊吧~

Good Luck~
(以上食評乃用戶個人意見 , 並不代表OpenRice之觀點。)
張貼
評分
味道
環境
服務
衛生
抵食
用餐途徑
外賣自取
人均消費
$10 (其他)
推介美食
以白色為主調的門面, 感覺光鮮整潔。
包裝吸引
台式正宗珍珠奶茶
奶蓋紅茶 - 竟然附送一把小膠刀
奶蓋紅茶, 茶色對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