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2-06-25
842 瀏覽
沒哪個食肉獸不愛吃叉燒的,尤其是我這個饞鬼。半肥瘦叉燒和東坡肉是倆兄弟,性質一樣,都是有肥有瘦才好吃,分別在於叉燒是乾燒,東坡肉則為濕煮。我只吃淨叉燒,由叉燒衍生的產品例如:叉燒包、叉燒酥等我都不喜歡,原因是那些包點內的叉燒大多是裁剩下的邊角料(純屬個人猜測,不排除高級食肆採用整條切碎的做法),感覺是廢物利用。叉燒在香港是很具代表性的食物,同時又非常大化,和奶茶一樣處處可見。但在質量上卻多數普通而已,有些在選料上隨便馬虎,沒用優質的豬肩肉(俗稱梅頭),有些是制作起來偷工減料,麥芽糖、南乳、五香粉、叉燒醬等等這些調味用全成本真不少,故此能省就省(除了紅色素,多添加使得叉燒顏色豔紅誘人),就連什麼先放什麼後放的次序都有講究,所以叉燒這東西市面上比比皆是,但要選出十佳來可就難啦!這些年來(對,不是那些年),我在港式中餐廳和燒腊店嘗過不少的叉燒,能留下深刻印象的寥寥可數,往往是高級餐廳裡的叉燒制作認真些,當然啦,價錢是街坊小店的幾倍。某日,女兒打球中場休息,我忙翻開球館內的叫外賣本子(裡面全是附近各餐廳的外賣餐單)見到「金翠」的餐單,介紹他們是自制工場,叉燒不下色素,還得過獎項呢,當下盤算一
叉燒在香港是很具代表性的食物,同時又非常大化,和奶茶一樣處處可見。但在質量上卻多數普通而已,有些在選料上隨便馬虎,沒用優質的豬肩肉(俗稱梅頭),有些是制作起來偷工減料,麥芽糖、南乳、五香粉、叉燒醬等等這些調味用全成本真不少,故此能省就省(除了紅色素,多添加使得叉燒顏色豔紅誘人),就連什麼先放什麼後放的次序都有講究,所以叉燒這東西市面上比比皆是,但要選出十佳來可就難啦!
這些年來(對,不是那些年),我在港式中餐廳和燒腊店嘗過不少的叉燒,能留下深刻印象的寥寥可數,往往是高級餐廳裡的叉燒制作認真些,當然啦,價錢是街坊小店的幾倍。
某日,女兒打球中場休息,我忙翻開球館內的叫外賣本子(裡面全是附近各餐廳的外賣餐單)見到「金翠」的餐單,介紹他們是自制工場,叉燒不下色素,還得過獎項呢,當下盤算一定得試試(那天並沒叫「金翠」的外賣,因為女兒看中別家餐廳的茶餐)。
終於有天因為女兒打球打得晚了,我們便去了「金翠」開飯。
餐廳環境:
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型餐廳,進門的右手邊是燒腊檔,左邊一排木制卡座,對面也是卡位,中間再塞兩張圓桌,空間狹小。沒想到的是居然設有有洗手間,男女各一格,得問收銀阿姐拿鑰匙。
更加不值一提,坐下點餐,過會送來,吃完走去門口結帳,完畢(也用不著什麼服務)!
食物素質:
以蒸菜配飯和燒腊碟頭飯為主。
叉燒切雞飯,每回下單我必交待:“肥叉,不該!”因此得到的大多是肥瘦相間的叉燒,只是有時晚上的叉燒賣的差不多了,才出現極瘦版本的。
個人心得:
來「金翠」趕時間就點燒味碟頭飯,因為蒸飯即叫即蒸,要等上十來分鐘呢,遇上有街坊買外賣回家的(斬料加),等候時間更長,反正堂食客人坐在店內走不了,所以先顧站在門口的流動客。
要是問我最最滿意的叉燒在哪裡?不是香港,在番禺,「水上樂園」內的一家餐廳,名為「九爺肥叉」的叉燒是迄今為止本人吃過最美味的,肥美無比,卻絲毫不膩,吃了還想吃,回味無窮!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