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09-01-02
195 瀏覽
昨天元旦,難得與家人在假期聚首一堂,便選擇到位於中環夏愨道和記大廈的潮庭吃個午餐。 那兒是香港唯一一間擁有優雅歐式格調的潮式食肆。 步進餐室近正門的那處,有一張吧枱,清楚可見有多支來自不同國家;不同品種;不同年份的洋酒擺放在此處。 其中有較為觸目的,就是放在吧枱當眼處的那支巨形洋酒。 我想,這支酒應該有一個嬰孩的高度吧! 真的很難想像侍應會用那支酒為客人倒杯呢! 說到餐室的裝修,頗為摩登及講究,靠牆的位置,主要是依靠幾對法式落地玻璃門,另外,白紗窗廉及華麗的水晶燈式也帶領著餐室走向歐式風格,再配有英式下午餐常用的茶具如茶壺、杯、碟......等等。 連帶餐巾及它所擺放的位置,都依足西式傳統。 而餐室用上柔和的米白色優雅色調,份外感受到顏色帶來的一股舒適溫暖感覺。據聞,單是這間餐室的裝修費用以用上過千萬呢! 在還未齊人時,見枱上放有兩碟烚好的鹵花生及酸瓜,不大好花生的我,卻鐘情於此種鹵水花生。 花生粒既爽口又濕潤,那種鹵過的味道很入味呢! 無論是當前菜或小吃都同樣出息。 酸瓜味道酸中帶甜,是一味爽口美味的前菜小點。 當齊人了,便吩咐侍應點選以下的幾道菜及及點心: 鹵水鵝片: 滷水鵝片在我
說到餐室的裝修,頗為摩登及講究,靠牆的位置,主要是依靠幾對法式落地玻璃門,另外,白紗窗廉及華麗的水晶燈式也帶領著餐室走向歐式風格,再配有英式下午餐常用的茶具如茶壺、杯、碟......等等。 連帶餐巾及它所擺放的位置,都依足西式傳統。 而餐室用上柔和的米白色優雅色調,份外感受到顏色帶來的一股舒適溫暖感覺。據聞,單是這間餐室的裝修費用以用上過千萬呢!
在還未齊人時,見枱上放有兩碟烚好的鹵花生及酸瓜,不大好花生的我,卻鐘情於此種鹵水花生。 花生粒既爽口又濕潤,那種鹵過的味道很入味呢! 無論是當前菜或小吃都同樣出息。 酸瓜味道酸中帶甜,是一味爽口美味的前菜小點。
當齊人了,便吩咐侍應點選以下的幾道菜及及點心:
鹵水鵝片: 滷水鵝片在我來說算是很一般,鵝肉不單欠缺了鹵水醃過的濃味感,也同時欠缺了肉嫩。 香港人對於潮式鹵水鵝肉有一套標準,他們期望鵝肉除了需要醃得夠入味外,也期望肉質夠嫩滑。此處的鵝肉雖然沒有韌口,但就是距離嫩滑還差小許。 但值得稱讚的,就是放在底部的豆腐很滑溜,但不太有鹵水的濃味。這可能與欠缺一桶浸了半個世紀的鹵水汁不無關係吧!也難怪,要濃要夠鹵水味的話,或許是需要經年累月的。
潮式鹵大腸:有些人硬要將大腸的肥膏去掉,這樣好比將皮去掉了的雞一樣,不能真正享受到不同食物所帶來的原味。去掉肥膏的鹵大腸口感會欠缺爽滑,大腸味也失去原有肥膏的油脂香。我愛這兒大腸的肥膏沒有完全清理掉,留下不多也不少的肥膏在大腸內。 鹵汁方面,沒有一般潮州食店的浮油浮於鹵水汁面。可以這樣說,大廚既要保留大腸的原味,但也同時兼顧大腸在客人面前的賣相,真的做到內外兼備。
蠔仔肉碎粥:基本的蠔仔,豬肉碎,魚乾全都下足料.是一碗對版的正中潮式整法。蠔仔肉頗大粒,每粒體積同樣很平均,蠔仔肉亦很肥美鮮味。 而豬肉碎內砌得細碎,沒有韌的感覺,的確是沒有偷功減料的一碗泡飯。
功夫茶: 此功夫茶的茶味濃度頗高且帶有少許苦澀味.孩童時期,聽父親說,古時喝功夫茶依傳統禮儀的次序,須以雙手孝敬主禮賓客,再以雙手向你的左右的賓客敬茶,最後才給自己倒茶。 平時出外喝茶大多是先給身旁的人添茶,最後才倒給自己飲用。 像古時以雙手敬茶的做法,我想只會當我有求於人或是走頭無路問人家借錢,才會做出這樣的動作吧!
帶子菜苗餃/沙律蝦角/蝦餃: 歸納它們,只因為這些點心內的海鮮全都能夾到原隻帶子或爽口鮮蝦,喜歡那些點心內的主要海鮮餡料一點也沒被攪碎過的痕跡,再用上一層隱約從外觀,透視內裡那塊晶營惕透而又煙韌的點心皮所包著的海鮮餡,令點心的賣相更為討好。
豆苗:味道不像平時我們在超市吃到的豆苗,這大有可能是中國的外省豆苗,相當爽口。
蛋撻:外皮酥脆,充滿蛋香,甜度剛好。最為欣賞就是蛋漿呈剛熟的形態,將蛋撻輕輕搖晃,蛋漿便會像啫哩盤左右搖擺。大家有一點要緊記,由於蛋撻是新鮮出爐的關係,小心辣燙舌頭啊!
要是追求食物的質素及餐室的環境氣氛格調,相信潮庭會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