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7-01-07
744 瀏覽
座落於紅磡區橫街內一個唔起眼嘅招牌, 座位也只有6-7個吧櫈似的高腳櫈, 開店也差不多一年, 內進見簡單開放式廚房, 一個熱住的上湯大煲, 泊牆是一個用來搓麵條的長木枱, 一眼就知道是手作北方麵條, 麵條做得都不錯的, 牛肉係鹵水味的牛腱肉之類, 炆的火喉也剛剛好, 但令我們最難接受的不是環境而是湯底調味下的”鹽”! 明白小店成本有限如果要求什麼牛骨牛根湯底是癡人說夢, 湯底本身應該沒什麼材料滾出來的清湯水, 用鹽調味很正常! 不過唔知當日店主是否有心事落鹽時沒太專心落錯份量, 個湯水係個清澈的鹽水湯, 雖然很咸但除了這咸味, 這麵無論賣相,口感, 肉質都算是合乎標準的一碗麵!話雖如此但下午茶時段客人亦是來來往往座位沒有閒置過, 外賣生意亦不錯, 看得出是一家人做的小生意, 而招呼客人落單的年青女店員廣東話還相當生硬, 搓麵條的大嬸則多半是北方口音的普通話, 似乎她們都找到一個機會以自己擅長的手藝在這艱難的環境下掙扎, 而香港人還能以開放態度面對外來的新人, 儘管我們有矛盾的一面, 但同時亦能容納每天不斷迎面而來的新局面,
話雖如此但下午茶時段客人亦是來來往往座位沒有閒置過, 外賣生意亦不錯,
看得出是一家人做的小生意, 而招呼客人落單的年青女店員廣東話還相當生硬, 搓麵條的大嬸則多半是北方口音的普通話, 似乎她們都找到一個機會以自己擅長的手藝在這艱難的環境下掙扎, 而香港人還能以開放態度面對外來的新人, 儘管我們有矛盾的一面, 但同時亦能容納每天不斷迎面而來的新局面,
題外話/補充資料:
話說當天有個靚女一個人霸晒一張枱, 因為一張向街嘅長枱只有三張高腳櫈, 而當麵來到後,見有個男仔走過來跟靚女眼神交流過後,男方表示唔入去, 那個靚女即使男友不入座也完全無意識到要釋放返張櫈出來俾其他客人坐, 這又算是最典型嘅現代港人例子, 即使自己用不着也不給其他人使用, 到底現在嘅細路由細到大受的是怎麼樣的教育, 最基本的同理心也沒有的人身方旁比比皆是, 大部份由那小小嘅營光芒帶大的孩子將來能獨立自處嗎?
(以上食評乃用戶個人意見 , 並不代表OpenRice之觀點。)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