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09-01-24
113 瀏覽
是名字, 是古老的裝修, 是店內外一堆耆英. 這間小小茶寮, 已吸引了我多月, 兩週前路過, 看見其開 5:30 收 2:30 的牌. 害得我每天都把鬧鐘較到6:30, 心想一早出門, 去西環嘆個茶才上班, 但始終心醒人不醒, 拍停鬧鐘之後繼續抱頭捲著. 星期六的下午, 放了工, 見未到兩點半, 便直奔西環, 去感受一下不屬於我的年代. 一家老茶寮, 茶錢$3一位, 在坐的, 不是耆英街坊, 便是中年街坊. 我這一位年青人, 頓時成為餐樓的一名外星人. 這兒的一眾老茶客, 不用什麼招呼, 要炒粉麵麼, 叫得出, 廚房有料, 就能弄出來. 鄰檯老伯想要干炒牛河, 廚房走出來說河粉賣晒, 米粉得唔得. 一聲"得"之後, 干炒牛米. 恨不是我點的, 不好意思拍下別人的食物.我坐在茶室一角, 首先點下一個排骨飯 同 燒賣. 燒賣以豬肉為主, 沒有帶著蝦香味, 肉感豐富的燒賣, 雖不太香口, 但夠大粒. 豬肉原味, 蝦味則是配襯, 是比大酒樓的稍為遜色一點, 但$9一籠, 加上一個古老風味. 已經是很好.排骨飯, 有別於其他排骨飯, 原來排骨同飯是分開蒸的. 是我在窺看門口的點心部在準備外賣飯盒
星期六的下午, 放了工, 見未到兩點半, 便直奔西環, 去感受一下不屬於我的年代. 一家老茶寮, 茶錢$3一位, 在坐的, 不是耆英街坊, 便是中年街坊. 我這一位年青人, 頓時成為餐樓的一名外星人. 這兒的一眾老茶客, 不用什麼招呼, 要炒粉麵麼, 叫得出, 廚房有料, 就能弄出來. 鄰檯老伯想要干炒牛河, 廚房走出來說河粉賣晒, 米粉得唔得. 一聲"得"之後, 干炒牛米. 恨不是我點的, 不好意思拍下別人的食物.
我坐在茶室一角, 首先點下一個排骨飯 同 燒賣. 燒賣以豬肉為主, 沒有帶著蝦香味, 肉感豐富的燒賣, 雖不太香口, 但夠大粒. 豬肉原味, 蝦味則是配襯, 是比大酒樓的稍為遜色一點, 但$9一籠, 加上一個古老風味. 已經是很好.
排骨飯, 有別於其他排骨飯, 原來排骨同飯是分開蒸的. 是我在窺看門口的點心部在準備外賣飯盒時發現的, 點心師先把飯挖出來, 再另外把點心的排骨倒在飯面上, 那個排骨汁, 在那個時候才混進飯中. 我把飯扒開時, 感覺好似沒有加豉油, 飯中的色彩是那排骨汁所賜. 雖然飯蒸老了, 亦沒有食慣的甜豉油, 不過這種撈法, 是一個初體驗, 自己雖然不太習慣這味道, 但見身旁老伯, 吃得津津有味, 而且蒸飯外賣又賣不停手, 這個飯自有其獨特之處, 大概是我未識欣賞而且. 把飯豁出去, 排骨倒是非常入味的.
一盅兩件, 其實已經足夠, 不過為了食多樣, 而且吃不慣的飯沒有吃完, 就叫多一個腸粉, 這樣才能夠盡量點評. 牛肉腸, 雖不見得像大酒樓般的滑溜, 但勝在皮薄. 牛肉味道一般, 是否因為老人客多, 平常食開的甜豉油, 覺得不太甜.
結賬時, 已近3點, 門外雖沒有打著大招牌說關門, 但仿佛人人都知 2:30過後打烊. 果真, 2:30之後, 沒有進場的食客.
看見老哥正準備蘿蔔同粉, 一位食客問明天休市仲整蘿蔔糕, 老哥回答是訂單, 模糊中沒有聽到是訂了多少底.
不要與大酒樓做對比, 這裡的食物, 用廉價的材料, 賣一個便宜的街坊價錢. 感覺到這是草根老百姓的飲食勝地. 回想60 70 年代, 西區咕哩們的生活, 這可算是他們的高級享受.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