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前素食予人感覺無啖好食,食味較淡之外,材料煮法變化不大,有些老一輩人仕依然停留在此概念上,其實素食早已變天,需要材料離不開菇菌、豆類及蔬果,但外型及口感變化多端,已經成功地滿足我們齋口不齋心的要求,周六中午約了爹吔及呀姨午餐,正是時候令他們改觀,相約在左近的功德林素食會面。

位於銅鑼灣世貿中心,走中高檔路線,門面優雅,飯廳企理不奢華,陽光從落地玻璃窗口透進,非常光猛,我們坐在窗邊可欣賞到維港海景。
本來主打上海素食的,來到香港自然入鄉隨俗,中午有粵式點心供應。


款式不及酒樓多,我們刻意選擇散餐單上的特色點心,說是只限在銅鑼灣店供應,估計是因為師傅所長不一様。
餐前小吃

香口的花生炸菜,少少辣,肚子餓了,先熱身一下剛好。
羊肚菌蘿蔔糕


蘿蔔是植物的根,蘿蔔糕本身已是半素,因此外型及味道皆與平常的分別不大,同樣煎至金黃焦香,分別在臘肉粒被換成羊肚菌,當然不可能帶肉之香,但羊肚菌早已被作臘肉般醃過,倒有幾分似層相識的鹹香,相似度有八成。
皇帝菜苖餃


菜苖煮至嫩腍,調味豐富,鹹甜味平均,餃皮薄而半透,煙韌口感好,想不到,餡料只有菜亦味道豐富。
鮮菇露荀餃

美貌內涵兼備,餃子包成漂亮的三角形狀,薄身透明至清晰可見裡面的餡料,一支露荀伸出甚有動感,賣相已經得分。

饀料有菇、豆及青菜,全部切至幼粒,以菇代替蝦之爽口感,只欠鮮甜,幸好露荀的香甜略為彌補,調味不俗,集爽、脆、香、煙韌於一身,相當不錯。
蜜汁叉燒包


包子出色,香軟棉棉,做到如一般叉燒包的爆口及湧出少許餡料,素肉切至小粒,藏匿於豐富的叉燒醬內,不說不知如真正叉燒包,仿真度九成。
素鍋貼

另一道素得近似的,因為煎香了,香脆口感蓋過素材料之不足,欠了肉香變成不明顯。

鍋貼是上海菜,煎到及鍋貼皮水準到家。
素蝦炸粿


外型討好,炸得通透不油膩,可惜煙韌口感蓋不過欠了蝦肉之不足,味道略寡,有改善的空間。
番茄濃湯鮮竹卷

番茄濃湯夠霸氣,彌補了無肉之失,腐皮吸汁力強,令口感潤澤豐富。


既爽亦有嚼頭,餡料有蘿蔔粒、素肉及粉絲。
春風得意腸

腸粉包著春卷,而春卷內藏紹菜、紅蘿蔔絲及冬菇絲,集滑、脆、爽於一身,口感有明顯變化,素食同樣美味。

伴以甜鼓油調味,與非素的一樣。
砂窩獅子頭

功德林之得奬名菜,實至名歸。


賣相似足被濃油醬醋醃了味的巨型免治豬肉球,葷食本來就是吃其軟滑口感,素獅子頭以豆腐作主要成份,沒有不滑的道理,亦煎香了外層,更富口感。
擔擔麵

吃上海菜怎能欠擔擔麵,素吃亦有辣度可選。

湯頭深褐,花生醬豐富,富花生微粒口感,成功補回欠肉碎之㢢,亦多加上紫菜及菇粒。

幼麵滑而有力,是一般擔擔麵的麵條,非常掛汁,這碗麵,非常滋味。
桂花糖豆腐花


木桶豆腐花,一見已經心動,服務員用傳統做法以小匙片起,愈看愈有期待,香甜幼滑,精彩之處是配上桂花糖,上海名物,花香花甜,可自行加進合意份量,記得連花都要吃埋,別富口感。
原來素點心亦美貌與智慧並重,健康及美味可並存,父親大人終於得知每日中午飲茶有新選擇,而且這兒環境及服務皆有4分,請客聚會不失禮,吃得健康,絕對值得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