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8-02-07
74 瀏覽
個人推介指數分7(10分為滿分) - 京川菜一直是港人其中的最愛, 想突圍除了在創新方面, 最重要的都是味道. 這所店子的菜色雖然是主線的款式, 賣相也不是相當別緻, 但味道卻很細膩, 份量又足夠, 很能迎合港人的口味.今晚又是做孝順仔的時候, 父母親大人早排病了很久, 現在精神好多了, 當然要和他們食返餐好的. 父親大人很愛吃京菜川菜, 喜歡他味道的濃郁. 那好吧, 就在他們住所附近選一所京川菜吧.這裡坐位和空間也足夠, 光線充足, 最岩一家老少來聚餐.因為大病初的關係愈, 我們今晚沒有點川辣的東西, 主打京菜, 希望下次再來有機會嚐嚐.未點食物前, 酷愛花生的爸爸已急示及待地慢慢細嚐這款餐前小吃, 應該是某種豆類, 經過處理烘焙而成, 口感脆卜卜, 味道甜甜的帶點咸味,筆者各得是比花生更有心思和健康的小食, 所以媽媽也沒阻止父親吃太多. 父親因此吃到不亦樂乎.前菜小食, 我們點了以下兩款:雞絲粉皮- 單說賣相, 可以說是不過不失, 也沒抱太大期望, 但一吃之下, 麻醬味道濃郁, 粉皮很幼滑, 中間夾雜青瓜絲和絲來食, 口感丰富, 齒夾流麻香,值得一讚.香炸臭豆腐 - 賣相不錯, 每
今晚又是做孝順仔的時候, 父母親大人早排病了很久, 現在精神好多了, 當然要和他們食返餐好的. 父親大人很愛吃京菜川菜, 喜歡他味道的濃郁. 那好吧, 就在他們住所附近選一所京川菜吧.
因為大病初的關係愈, 我們今晚沒有點川辣的東西, 主打京菜, 希望下次再來有機會嚐嚐.
筆者各得是比花生更有心思和健康的小食, 所以媽媽也沒阻止父親吃太多. 父親因此吃到不亦樂乎.
前菜小食, 我們點了以下兩款:
雞絲粉皮- 單說賣相, 可以說是不過不失, 也沒抱太大期望, 但一吃之下, 麻醬味道濃郁, 粉皮很幼滑, 中間夾雜青瓜絲和絲來食, 口感丰富, 齒夾流麻香,值得一讚.
香炸臭豆腐 - 賣相不錯, 每只也炸到金黃色, 臭味也不太濃, 筆者不太好此食物, 只是父親大人的最愛之一, 因此我也只淺嚐了數只. 口感外脆內軟是不錯, 不過除了那絲絲遠遠聞到的味道外, 我就是分不清和平常炸豆腐的分別. 老爸就又是吃得好起勁, 連說好食. 我心想, 這道菜的水準應該也可以.
再來的就真的是筆者一家的最愛 - 京式片皮鴨
基本上, 半只已足夠我們三人的份量, 首先薄餅能熱呼呼地上, 這也是重點之一, 不少店子把餅送來時也己冷了, 吃起來就是不爽快.
鴨方面, 老實說, 皮不是片得很薄, 還留有一部分的肉, 不過這也配合筆者口味, 沒有那樣油膩. 再包着足夠的青瓜, 大蔥和醬汁來食(記住要趁熱)
又美味又能果腹.
另外我們也點了家傳戶曉的砂鍋華亭餛飩雞
未上枱前真想像不到這道菜份量十足, 足足有半只雞在鍋內, 而餛飩的數量更是差不多有十只, 還是大大隻的.
我開始擔心我們能否把它吃掉. 味道方面, 精髓在於那湯底, 完全吸收了雞, 各菜蔬和金華火腿的味道. 就是飲一啖湯, 喉嚨立即暖和起來,
感覺十分舒服. 不過出奇地, 雞味還是保持到咸鮮味道, 絕不會是吃白煮無味的雞肉, 這點又是值一讚廚子的功夫.
最後是餛飩, 皮薄而料多, 有菜有豬肉, 混和湯料一起食, 相當暖胃.
奇妙地, 我們也能把它全部消化. 天氣冷的時候, 吃這個實在是很配.
還有點CAPACITY, 老人家都是喜歡有米落肚, 我們最後點了有推介標示的鮮蝦嬌紅炒飯.
我想嬌紅色是因為紅麴這天然食材, 加上雞肉,肉鬆和色的豆類, 每顆飯粒分明, 賣相相當吸引.
味道方面, 比較清淡, 不萛濃味, 混和所有食材來食, 咸香感覺剛剛好.
因為份量太多, 我們外帶了些回家, 歷日再用MICROWAVE 來加熱食, 出奇地味道更濃更好味. 這點我也找不到原因.
整体來說, 食物質素和烹煮的技巧, 廚子是花了不少心思和準備, 正如方間常說, 簡單的東西要煮得好, 比起創新更難.
下次再來, 定必再嚐其麻辣川菜, 我想水準也應不賴.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