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9
11
等級4
甘氏清盤風波已告一段落,然主審法官「二少贏了,鏞記卻輸了」的一句話,至今仍言猶在耳。大少的兩位公子,退出鏞記,重新出發,另起爐灶,締造屬於自己的舞台,創造另一個傳奇故事。小妹上次拜訪了灣仔的「甘牌燒鵝」,是晚,則於天后的「甘飯館」嚐新。開業至今,門庭若市,一桌難求。友人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搶得一張枱。然而,要九點才可入內用餐。 甘飯館沒有金碧輝煌、華麗耀眼的裝潢,以簡單實用為主。店內座位也不過六十迺迪,頗為擠迫,走平民街坊路線,除了主打的金牌燒鵝外,主要烹調傳統粵菜和懷舊家常小菜,是普通的小菜館,與走高檔路線的鏞記明顯是截然不同的。九點,店內仍是座無虛席的,沒有訂枱的人不免要叫閉門羹了。座上客,以一家大細,或夫婦情侶兩人為主。大家挨頭挨肩地坐著,大聲講,盡情笑。筷子此起彼落,你一言我一語地閒話家常。笑聲笑聲,滿載溫馨。甘飯館,頗有家的感覺。主菜未到,先上一客招牌小食皮蛋酸薑,溏心皮蛋水汪汪的,蛋黃濃稠且帶黏,蛋白晶瑩剔透且軟滑香濃;自行調配的酸薑,酸味較淡並不嗆喉,更能吃出薑味,一併放入口中,酸甜軟滑集於一口,甚有水準。廣東三寶雞也不甘後人,率先登場。據聞,此道菜式乃甘家大少的獨門菜
更多
甘氏清盤風波已告一段落,然主審法官「二少贏了,鏞記卻輸了」的一句話,至今仍言猶在耳。大少的兩位公子,退出鏞記,重新出發,另起爐灶,締造屬於自己的舞台,創造另一個傳奇故事。小妹上次拜訪了灣仔的「甘牌燒鵝」,是晚,則於天后的「甘飯館」嚐新。開業至今,門庭若市,一桌難求。友人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搶得一張枱。然而,要九點才可入內用餐。


甘飯館沒有金碧輝煌、華麗耀眼的裝潢,以簡單實用為主。店內座位也不過六十迺迪,頗為擠迫,走平民街坊路線,除了主打的金牌燒鵝外,主要烹調傳統粵菜和懷舊家常小菜,是普通的小菜館,與走高檔路線的鏞記明顯是截然不同的。
139 瀏覽
1 讚好
0 留言
91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47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21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九點,店內仍是座無虛席的,沒有訂枱的人不免要叫閉門羹了。座上客,以一家大細,或夫婦情侶兩人為主。大家挨頭挨肩地坐著,大聲講,盡情笑。筷子此起彼落,你一言我一語地閒話家常。笑聲笑聲,滿載溫馨。甘飯館,頗有家的感覺。
173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主菜未到,先上一客招牌小食皮蛋酸薑,溏心皮蛋水汪汪的,蛋黃濃稠且帶黏,蛋白晶瑩剔透且軟滑香濃;自行調配的酸薑,酸味較淡並不嗆喉,更能吃出薑味,一併放入口中,酸甜軟滑集於一口,甚有水準。
27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30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廣東三寶雞也不甘後人,率先登場。據聞,此道菜式乃甘家大少的獨門菜式,先以廣東三寶 -陳皮、老薑、禾稈草熬成湯汁,再把冰鮮雞浸熟而成。三寶雞入口極為香嫩美味,皮滑肉嫩脂脂肪不多,盡吸三寶湯汁的精髓,雞肉中滲出淡淡的陳皮果香、薑香和禾稈草之獨特味道,層次極為豐富,教人食指大動。有趣的是,店家特意以三寶作伴碟點綴之用,讓食客不但嚐其味,也可見其貌。一件雞肉連雞皮,加一塊薑片、一片陳皮,以及一片雞蛋同吃,絲毫沒有半點肥膩之感,煞是滋味和過癮﹗雖以冰鮮雞入饌,然味道肉質均是上佳水準,蠻有驚喜的懷舊之作,誠意推介。
29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29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黑松露蝦球乃一以香味和口感取勝之創新菜式,以矜貴的黑松露入饌,似乎是近年大勢所趨。然而,大廚的炒功不俗,黑松露芳香撲鼻,然不會過份地強悍霸道,只是克盡本份,散發獨有的香氣,絕對不會喧賓奪主,奪去主角蝦球的鋒芒。與此同時,蝦球也表現得甚為稱職,絕非毫不中用的「阿斗」。蝦球個子如一個個小拳頭,咬下極為鮮爽彈牙,沾上黑松露的芳香,再拌上鮮爽西芹紅蘿蔔同吃,豈有難吃的道理﹗
47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25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翡翠蟹,取名繞富詩情畫意,惹人無限的遐想。是的,甘家大少和後人不但精於吃,也甚有文化修養。一道簡單味鮮的涼瓜蟹肉,賦予其別緻的名稱,身價也一下子飛升百倍。翻查資料,始知翡翠蟹乃懷舊小菜也。《美味求真》詳細地記述了「翡翠蟹」的烹調方法:「將蟹蒸熟,拆肉。用西園苦瓜去淨囊,切馬耳,用鹽揸過去苦水,同些香信(菇類中低級品種)下油鍋,先炒熟小菜,後下蟹肉,並縴頭兜勻即上碟,味清爽甜,夏天菜也。」

誠然,翡翠蟹確是炎炎夏日的一道合時令的小菜,有清熱解毒之效。小妹素來怕涼瓜與生俱來陣苦味,故一向都避之則吉。小店的涼瓜入口不太苦澀,質感爽脆鮮嫩,伴著鮮甜味美的蟹肉,清爽中,頗有甜盡甘來之極致口感,蠻好吃的。
37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鎮店之寶金牌燒鵝在千呼萬擁下,拖著不慌不忙的步伐,姍姍來遲。只見已被斬件的燒鵝,悠閒地躺在一灘油膩膩且的醬汁中,好像在湖中暢游般。然而,甫見其偏黝黑的色澤,以及滿佈鵝汁的身軀,小妹已心知不妙也。果然,肥瘦適中的燒鵝明顯因放涼了,面層凝結了一小薄層的油脂;鵝皮放涼且浸在鵝汁中,雖盡吸精華,然失卻了香脆可口的質感;鵝肉也明顯沒有如三寶雞般嬌嫩細緻的肉質,幸而脂肪不多,入口不會太肥膩,且肉汁頗為豐沛,肉味濃郁且夠晒入味,根本毋須蘸上酸梅醬伴吃。

相對而言,甘牌燒鵝炮製的燒鵝更勝一籌。據聞,是由於廚房硬件未能配合所致。雖感無奈,然只能接受現實。小妹至今,仍念念不忘甘牌燒鵝那隻金黃皮脆肉嫩的燒鵝髀也……
39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38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鬼馬牛肉是流行一時的傳統小菜,「鬼」是指油炸鬼,「馬」是指馬蹄,伴入牛肉片先走油後快炒而成。「鬼馬」一詞乃港式諧音詞彙,意解「有趣」,充滿本港地道色彩,也體現了香港人勇於嘗試和創新的精神。不然,豈會以油炸鬼和馬蹄入饌炒牛肉呢?


這道菜既有牛肉的鬆軟嫩滑(據友人所言),油炸鬼的香脆可口,以及馬蹄的爽脆清甜,乃一道色香味俱全,且集酥、脆、嫩三種口感於一口的的家常小菜。有幸一嚐,於願足已﹗
37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砵酒桶蠔以瓦煲盛載,甫打開蓋子,發出「沙沙」的聲響,酒味香氣蜂擁而至,未食已經羸了一半﹗桶蠔不單只外表碩大,肉質也肥美飽滿多汁,伴以陣陣芳郁的酒香,煞是誘人﹗調味也恰到好處,提鮮提味之餘,絲毫不會奪去蠔本身的鮮甜味。一口咬下,沾上薄薄炸漿的蠔入口啖啖肉,甘香鮮美,墊底的洋蔥更是精髓所在,惜小妹不太好洋蔥,故只挾了一條伴吃。
43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燒鵝、鬼馬牛肉和砵酒桶蠔均是濃味之小菜,是時候清清味蕾,為品嚐下一道小菜作準備。來一碟清爽而輕盈的五秀素炒就最適合不過了。所謂的「五秀」,即鮮甜爽口清脆的藕片、馬蹄、西芹、鮮百合和木耳等口感絕佳,且營養值價甚高的食材,女士必愛﹗
42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下一道小菜大馬站煲又是一道經典傳統小炒,小妹也是「久聞其名,未嚐其味」也。是晚,一次過可嚐盡多款的懷舊美食,真的十分多謝F哥了﹗


大馬站煲即「蝦醬火腩豆腐煲」,是年老廣東人熟悉的煲仔菜,據聞也是煲仔菜之始。相傳清朝兩廣總督張之洞巡行至大馬站,被路旁大排檔傳出的香濃鹹蝦味所吸引,派侍從去問是何物。人家以為是問這處是何地,便回答「大馬站」,因此這道菜式便稱為「大馬站煲」。

大馬站煲先將火腩切條狀,在鍋上爆油後,加入薑片和蝦醬同爆,最後加上豆腐和韮菜再煮,原煲上桌。肥瘦適中的火腩入口甚為味濃豐腴,外香內嫩的豆腐也盡吸蝦醬的鹹鮮,超級濃香鹹鮮惹味,用來下飯或送酒絕對一流。難怪人們都說重油厚味的火腩煲是男人的浪漫,是的,主張清淡健康的女人未必會喜歡或欣賞這一道重口味的小菜。
38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炒河吃得多,然僅以陳皮和芽菜炒河,還是第一次。陳皮絲炒河中的河粉炒得乾爽而不膩,條條分明,可見火喉掌握極為準繩。炒河粉調味偏淡,只有陣陣若隱若現的陳皮香。是大廚失手?非也。乃有意為之也。陳皮絲炒河的精髓除了清爽的炒河和回甘的陳皮絲外,「余均益辣醬」乃這道菜另一靈魂所在也。

余均益辣椒醬始創於1922年,是一間又舊又小的醬廠,九十多年來只做兩款醬料 - 辣椒醬及豉椒醬,尤以辣椒醬做得較為出色。其他醬廠所做的辣椒醬,通常是較鹹,或是較辣,余均益卻能把兩味做得平衡,除此之外更有一種酸味,這是其獨特之處。吃炒河時,伴入適量辣鹹酸味適中的余均益辣醬,無疑能讓炒河的味道提升到另一層次。
42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陳皮紅豆沙的出場,為曲終人散拉下了謝幕。煲至起沙的紅豆沙味濃且富豆香,入口帶陣陣陳皮的幽香,碩大的紅豆粒也煲得夠香滑軟綿,且具咬口,足料之佳作 。惜,胃頂肚撐,未能全碗吃下。
27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76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以上食評乃用戶個人意見 , 並不代表OpenRice之觀點。)
張貼
評分
味道
環境
服務
衛生
抵食
用餐日期
2014-08-26
用餐途徑
堂食
人均消費
$450 (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