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8-02-17
1966 瀏覽
因為逐漸失去,所以想要留住。 近年愈來愈多餐廳走懷舊路線,重回昔日時光。上星期去了先達整我部 iPhone 個相機鏡頭,見對面有間「十六座車仔麵」,樓高兩層,店內裝潢重現香港人的屋邨年代,加入大家熟悉的元素,地方乾淨企理,把地踎風格玩得玩味十足,即管白撞食碗麵,邊食邊等電話修理好。 這一排過落座的吧枱,透明玻璃櫃中放了家庭常見的藍邊米通碗,阿婆必備的筷子筒,餐牌放入灰色傳統鐵信箱中,總有一款大家見過?! 廁所門就是屋邨的經典門口,不忘以揮春門神裝飾,中間再放多個信箱。今次不怕入錯男女廁,反倒以為入錯別人家門口。 鐵閘前搭起一個個汽水箱,舊式佈置: 半開放式廚房,可以從吧櫃與牆身中間,看到師傅們在煮麵: 外面掛上的食物的牌子,似足以前篤牛雜的大牌檔: 九因歌不是真 • 九因歌,而是餐廳提供的九款食物: 餐廳最平的懷舊四品麵餐,$38 指定蘿蔔、魚蛋、豬紅、紅腸四餸。我吃車仔麵的心得,是一定不會點紅腸、午餐肉等食物,相反一定要吃由廚房煮的,才能吃到師傅實力。 我點了這個︰油麵底,配豬紅、蘿蔔、滷水大腸、雞翼尖,還有新嘗試的牛舌芯,五餸麵 $59 車仔麵拎到上枱,竟然
很多餐廳以啅頭蓋過一齊,把環境做得「打咭able」,卻忽略食物質素。有時又會覺得車仔麵間間差不多,吃不出分別,此「十六座車仔麵」的食物質素出奇地好,而且食物標榜無味精,此點對我非常重要,不會食完口渴到唱「熱情的沙漠」,抵讚。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