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4
31
8
餐廳: 班蘭葉印尼餐廳
資訊:

為推動全港減鹽減糖新飲食文化及新生活態度,環境及生態局、降低食物中鹽和糖委員會及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物安全中心推出了「少鹽少糖食店計劃」,參與食肆會提供少鹽少糖選項予顧客,部份更會提供特定減鹽減糖菜式。參與減鹽減糖食肆會獲發計劃標誌,以供張貼於店舖內,供顧客識別。詳情可在此瀏覽:https://www.eeb.gov.hk/food/cn/committees/crss/restaurants.html

等級4
2020-11-23 435 瀏覽
這家在銅鑼灣印尼人聚野的印尼菜餐廳, 有兩個令我意想不到的地方. 第一是它的老闆, 是個土生土長的香港人, 而老闆娘則是印尼華僑, 在未和你她相過時, 老闆對印尼菜是沒有認識的. 第二是它的花膠雞湯粿條, 我真的不知道印尼菜是否有花膠雞湯, 但其鮮甜與黏口和屋企煲的沒有太大分別, 配上大塊如豬腸粉的印尼粿條吸汁, 感覺甚為舒服, 沒有傳統印尼菜的濃味.說自己餐廳的名字是斑蘭葉, 自然也要有和斑蘭葉有關的菜式. 斑蘭雞的雞肉口感嫩滑帶有雞油香, 剛剛熟的做法在東南亞菜的餐廳很常見, 沾醬的薑蓉帶有斑蘭的清香甜味, 和雞肉味道甚為配合. 青綠色的塔尖飯一看就充滿斑蘭的元素, 同樣的清甜配以濃味的魚塊和巴東牛肉, 能中和後兩者的膩感, 如果單吃我會有點抗拒.另一道要介紹的印尼菜, 也是在香港很少接觸到的, 是其大肚牛丸, 牛丸是印尼常見的街頭食物, 其印尼文名為Bakso, 它和我們吃到的不同, 用上牛後腿肉打成, 牛味濃而口感很結實, 甚至可以說有點硬, 說是大肚牛肉, 就是將牛肉做到很大很大, 內裏包著小牛丸和炸鵪鶉蛋, 如懷孕的母親一樣. 外表有趣但吃得有點吃力, 這個我就不太推介了.
更多
這家在銅鑼灣印尼人聚野的印尼菜餐廳, 有兩個令我意想不到的地方. 第一是它的老闆, 是個土生土長的香港人, 而老闆娘則是印尼華僑, 在未和你她相過時, 老闆對印尼菜是沒有認識的. 第二是它的花膠雞湯粿條, 我真的不知道印尼菜是否有花膠雞湯, 但其鮮甜與黏口和屋企煲的沒有太大分別, 配上大塊如豬腸粉的印尼粿條吸汁, 感覺甚為舒服, 沒有傳統印尼菜的濃味.

說自己餐廳的名字是斑蘭葉, 自然也要有和斑蘭葉有關的菜式. 斑蘭雞的雞肉口感嫩滑帶有雞油香, 剛剛熟的做法在東南亞菜的餐廳很常見, 沾醬的薑蓉帶有斑蘭的清香甜味, 和雞肉味道甚為配合. 青綠色的塔尖飯一看就充滿斑蘭的元素, 同樣的清甜配以濃味的魚塊和巴東牛肉, 能中和後兩者的膩感, 如果單吃我會有點抗拒.

另一道要介紹的印尼菜, 也是在香港很少接觸到的, 是其大肚牛丸, 牛丸是印尼常見的街頭食物, 其印尼文名為Bakso, 它和我們吃到的不同, 用上牛後腿肉打成, 牛味濃而口感很結實, 甚至可以說有點硬, 說是大肚牛肉, 就是將牛肉做到很大很大, 內裏包著小牛丸和炸鵪鶉蛋, 如懷孕的母親一樣. 外表有趣但吃得有點吃力, 這個我就不太推介了.
21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16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9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13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以上食評乃用戶個人意見 , 並不代表OpenRice之觀點。)
張貼
評分
味道
環境
服務
衛生
抵食
用餐途徑
堂食